(来源:投基摸狗)
我最近在边看基金季报,边思考一个问题:不少红利股涨了以后,能不能用轮动的思路投资红利?
去年开始,全社会无风险收益率下降,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各种“宝”类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收益率下降。
今年,大家也能切身感受到,以保险为代表的大体量、长久期耐心资本持续加仓低估值的高股息资产。
当保险机构对高股息的上市公司买买买,红利股涨上去了。红利涨了,自然之前买红利的投资者和资金赚钱了。
但是,这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老的资金买红利已经赚到钱了,那新增资金买红利还能赚钱吗?如果现在继续投红利,面临的是红利资产价格已经上涨,从而导致股息率被动下降。
对此,我的应对思路是:红利涨了,OK,那么我用轮动的思路投资红利,买入相对目前相对高股息的股票,卖出因为股价上涨而股息率下降的红利股。
我顺着用轮动的策略投资红利的思路,先想到了红利类的指数基金:红利基金就是每年定期用股息率选股,样本调整的时候,将股息率较低的股票剔除,纳入新的股息率高的企业。
但是我研究了红利指数以后,发现2个新情况:
1、多只红利指数一年调整一次成份股,对于现在想要入场红利的新进资金来说,可能存在有不少红利类指数的样本股可能已经涨幅较大的情况;
2、现在香港股市和内地A股红利股都不少,但是有不少红利指数是只覆盖其中一个市场。
所以,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把目光转到主动的红利基金上,寻求用轮动的思路去投资红利,而且是A股、港股的红利股都覆盖的主动基金。
我还真找到了这样的基金,而且,近1年半的运作成效相当不错,它就是广发稳健策略(006780)。
01 “三重buff” 的操作思路
先说操作思路,基金经理杨冬在基金的2024年年报里面是这样写的:“逐步增加港股资产的配置,使得组合保持高仓位运作。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信息,基于景气度因子和价量因子,不断筛选被低估的红利品种构建组合。”
从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基金重仓股持仓来看,杨冬主要是在A股和港股中进行轮动,不断筛选低估的红利类品种。
从具体品种看,主要是增加配置了银行、交运、环保等细分行业的龙头,降低了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公共事业和食品饮料的配置。
自2024年一季度至2025年二季度,广发稳健策略基金前十大重仓持股变换较快,但个股估值(PE-TTM)大部分在20倍PE以内,不乏10倍PE以内的公司,股息率大部分在2%到8%这个区间,持仓标的整体符合红利投资的审美偏好。
说完了操作思路和持仓,接着说实操业绩。
从历史业绩来看,杨冬的广发稳健策略通过不断在AH股红利轮动,在2024年红利风格占优的情况下,取得了25.93%的收益率,跑赢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7.17%。
今年上半年,基金回报约13%,跑赢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约13个百分点,当然也跑赢了沪深300。
整体来看,通过“AH红利个股轮动+高股息+低估”的“三重buff”,广发稳健策略大幅跑赢了传统的红利指数。
Wind,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也就是说,从投资思路和业绩曲线来看,杨冬的广发稳健策略向我们证明了:用景气度因子和价量因子不断筛选A股和港股中被低估的红利品种来构建组合的方法,是可行的。
02 “主动基金指数+”系列
我又顺带研究了一下杨冬在管的其他基金,目前共在管8只公募基金(还有1只广发资源智选023834,将在8月7日开始发售),这些基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多头产品,包括广发多因子、广发价值领航、广发瑞誉、广发均衡成长,都在7月下旬创下净值新高。
还有一类是采用“主动+量化”管理的smart β增强产品和板块增强基金,包括广发稳健策略、广发东财大数据精选、广发科技智选和广发制造智选。
对于这类“主观+量化”的产品,杨冬的策略定位是“在Beta的基础上追求Alpha”。主观负责风格的轮动与搭配,量化负责风格子策略的搭建,两者结合后,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来源更加多元。
细看杨冬团队管理的风格增强基金产品,分别对标四个不同风格的指数,融合主、被动投资的优点,从而形成了“主动基金指数+”系列,如下图所示。
其中,广发稳健策略在A、H股里面进行红利风格轮动,来实现红利风格增强;成长股方面,广发东财大数据主要对标国证成长指数。作为板块增强基金,广发制造、广发科技两个“智选”基金,则分别对应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类公司。
从业绩表现来看,杨冬团队管理的“主动+量化”产品取得了优异的业绩。截至7月28日,杨冬的广发东财大数据精选和广发稳健策略的任职回报分别为27.86%、48.93%,相比基准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5%、25.44%,验证了采用主、被动融合的多策略投资效果。
最近,我看到广发资源智选股票型发起式基金(023834)的招募说明书,8月7日开始在农业银行、广发基金直销等渠道发售。这只产品主要对标的是中证内地资源主题指数,对周期板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总结:
1、用轮动思路去捕捉红利的机会,具有相当的可行性,杨冬的广发稳健策略(006780)值得关注。
2、主、被动投资都有优势,让主观和量化各自在擅长领域分工协作,共同为投资服务,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主动基金指数+”有可能成为行业探索的一个方向。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上一篇:ETF主力榜 | 国防ETF(512670)主力资金净流入4765.06万元,居全市场第一梯队-20250806
下一篇:时隔10年,A股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什么信号?中证A500指数ETF(563880)喜提三连阳!若大行情来临,如何配置更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