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2,与前一周相比,指数上升0.14。从指数的分项指标来看,上周货币与债券指标均指向紧缩。从货币指标来看,上周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下滑,带动资金面边际收紧。从债券指标来看,上周信用债收益率与信用利差同步上升。从股市指标来看,上周市场面临明显回调,但不改市盈率回升的大趋势。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针对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指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与2025年上半年的工作会议内容相比,央行删除了“择机降准降息”表述,这一变化早在央行二季度例会中就已出现。今年6月下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二季度例会,与一季度例会相比,二季度例会内容删除了“择机降准降息”、“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表述,考虑到今年5月7日人民银行已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共同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今年货币政策的实施节奏整体前置,我们预期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力度将较上半年减弱。
从国债中长端来看,上周中美贸易代表在斯德哥尔摩进行新一轮谈判,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在此次美国特朗普政府与全球主要贸易伙伴的紧密谈判中,多个贸易伙伴国家已获得降低的关税税率,例如越南税率由此前的46%下降至20%,印度尼西亚税率由32%下降至19%,韩国税率由25%下降至15%,日本税率由24%下降至15%,欧盟税率由20%下降至15%。随着特朗普贸易政策变得更加明朗化,中美之间的关税风险正在逐渐释放,避险资金持续流出债市带动中长端收益率走高,上周5年期、10年期、20年期以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升1.37BP、1BP、2.11BP和1.33BP。
正文
一、中国金融条件指数概况
在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日度指数均值为-2,与前一周相比,指数上升0.14。从年内看,指数下降0.53。
从指数的分项指标来看,上周货币与债券指标均指向紧缩。从货币指标来看,上周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下滑,带动资金面边际收紧。从债券指标来看,上周信用债收益率与信用利差同步上升。从股市指标来看,上周市场出现明显回调,但不改市盈率回升的大趋势。
二、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成交量与利率
在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较前一周小幅收紧,但整体仍处于资金面充裕的区间。从成交量来看,上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均值为6.72万亿元,较前一周的成交量均值下降9820.06亿元。
从资金价格来看,上周主要货币市场利率的均值涨跌不一。随着月末因素消退,隔夜回购利率呈现回落趋势,上周R001与DR001利率均值分别为1.43%和1.37%,两者分别较前一周下降5.22BP和7.3BP。在7天回购利率中,上周R007和DR007利率均值分别为1.58%和1.53%,R007较前一周上升2.76BP,DR007基本保持平稳。从年内来看,上半年R007与DR007利率始终高于政策利率水平,而自今年三季度以来,R007与DR007利率明显向政策利率靠拢,表明银行间市场整体流动性变得更为稳定充裕。
银行与非银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上周小幅上升,但整体幅度并不显著。在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R007与DR007之间的平均差值从2.08BP上升至5.52BP。通常而言,当R007与DR007差值在10BP以下时,我们认为银行与非银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不显著。
2.央行货币政策
在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平稳、有序的节奏。随着8月上旬,银行间市场主要货币利率整体回落,央行仍然保持稳定的流动性投放,呵护市场资金面平稳运行。上周,央行通过7天逆回购共投放资金1.66万亿元,共有1.66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投放量与到期量持平。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针对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指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与2025年上半年的工作会议内容相比,央行删除了“择机降准降息”表述,这一变化早在央行二季度例会中就已出现。今年6月下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二季度例会,与一季度例会相比,二季度例会内容删除了“择机降准降息”、“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表述,考虑到今年5月7日人民银行已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共同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今年货币政策的实施节奏整体前置,我们预期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力度将较上半年减弱。
三、债券市场
1.债券市场发行
在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债券市场的发行额较前一周下降,而净融资额较前一周上升。其中,债券市场总发行额为1.84万亿元,较前一周下降234.8亿元;债券市场净融资额为1.07万亿元,较前一周上升1.42万亿元。
从融资结构来看,上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以及非金融企业部门均实现债券净融资。从政府部门来看,上周国债净融资3860.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2406.45亿元,带动整个政府部门债券净融资6181.36亿元。从金融部门来看,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614.8亿元,政策银行债净融资1505亿元,商业银行次级债净融资545亿元,整个金融部门债券净融资2992.78亿元。从非金融企业部门来看,上周企业债、定向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分别净偿还39.45亿元、5.42亿元和314.03亿元,公司债、中票和短融分别净融资457.95亿元、831.78亿元和554.57亿元,带动整个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券净融资1485.41亿元。
从债券余额增速来看,今年多项债券余额同比增速超过往年同期。截至8月3日,政府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21.8%,较2024年同期上升6.2个百分点;金融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11.9%,较2024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5.8%,较2024年同期增速上升1.1个百分点。
2.债券收益率走势
1)利率债
在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各期限国债收益率普遍回升。从短端来看,上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边际收紧,1年以下国债收益率普遍上升,其中3月期、6月期以及1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升2.37BP、0.74BP和1.3BP。从中长端来看,上周中美贸易代表在斯德哥尔摩进行新一轮谈判,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在此次美国特朗普政府与全球主要贸易伙伴的紧密谈判中,多个贸易伙伴国家已获得降低的关税税率,例如越南税率由此前的46%下降至20%,印度尼西亚税率由32%下降至19%,韩国税率由25%下降至15%,日本税率由24%下降至15%,欧盟税率由20%下降至15%。随着特朗普贸易政策变得更加明朗化,中美之间的关税风险正在逐渐释放,避险资金持续流出债市带动中长端收益率走高,上周5年期、10年期、20年期以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升1.37BP、1BP、2.11BP和1.33BP。
从国债利差来看,在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国债期限利差较前一周小幅下降,10年期与1年期之间的国债利差下降0.3BP至33.86BP。从年内来看,国债期限利差在1-5月持续收窄,而自6月以来,国债期限利差再度呈现走阔的趋势,与2024年底相比,年内国债期限利差降幅为25.83BP。
2)信用债
在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多数品种信用债收益率回升。在AAA级债券中,5年期城投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率分别上升5.14BP、3.33BP和4.45BP。在AA级债券中,5年期城投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率分别上升4.52BP、2.41BP和4.21BP。
自去年10月至今,信用债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呈现区间震荡走势。上周在AAA级债券中,5年期城投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分别上升5.12BP、3.31BP和4.43BP。在AA级债券中,5年期城投债、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分别上升4.5BP、2.39BP、4.19BP。
四、股票市场
1.一级市场
在7月28至8月1日的当周,A股融资总额为89.12亿元,较前一周下降45.34亿元。2025年,A股累计融资为8355.12亿元,高于往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股融资主要集中于增发和可转债,A股IPO融资金额年内累计金额为650.14亿元,占总融资比重为7.78%。
2.二级市场
在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A股主要股指普遍下跌,其中上证综指下跌0.93%,中小板指下跌1.95%,创业板指下跌0.7%。年内,主要股指呈现震荡走势,上证综指累计上涨6.21%,中小板指累计上涨6.83%,创业板指数累计上涨8.45%。
上周,A股成交量下降、市盈率上升。在7月28日至8月1日的当周,A股日均成交量为1.79万亿元,较前一周下降1.8%。A股市盈率为20.43,较前一周上升1.3%。
(本文题图来源:第一财经)——
文 | 刘昕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