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那一个山头,都是我们的标准化香柚种植基地。”常山县是山区县,日前,浙江柚香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香柚种植基地负责人严儒带着记者进山“寻宝”。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皆是绿油油的胡柚林和香柚林。
记者很好奇,地块如此分散,是如何流转的?平时又如何管理?
“多亏有大数据。”严儒打开手机里的“常山生态云脑”应用。他一边演示一边说,只要点击“我要交易”模块,填写“需求单”,登记面积、水源、土质等信息,“登记好后就交给大数据。你看,这是我们这几天在白石镇流转的1500余亩土地,用于建设香柚育苗区和展示区。”
山高路远林深,带来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难题。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些问题更加突出:林地、水源、气象等资源数据归属不同部门,农业生产很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精准化。
“常山有悠久的胡柚种植历史,但以前这么大规模种植几乎不可能,不是常在山里转的人,都分不清楚自家林地在哪、哪里是边界,流转起来麻烦。”常山县两山合作社负责人江君君说。
2022年开始,常山探索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资源云脑”平台。
“这可是我们山区的‘最强大脑’。”江君君介绍,“云脑”由常山县农投集团牵头,联合县发改局、县大数据中心等部门打造。平台打通全县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19个核心部门的1.3亿条数据,搭建起贯通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覆盖县、乡、村各层级的一体化分布式数据目录,实现全县生态资源数据精准管理。
最近,该平台经升级,迭代到4.0版,融入低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元素。
“汇总数据是第一步。随后就是要让数据跑起来,发挥价值。”常山县发改局副局长王伟打了个比方,“要像厨师一样,把相关数据‘炒成菜’‘端上桌’。”
承担全县生态资源管理经营等职能的常山县两山合作社,正是“大厨”之一。
“我们主要借助‘云脑’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把全县多源碎片数据汇集融合形成数据资产,同时向企业、林农推介最新政策和服务。”江君君展示反馈给严儒的一份结果:一张供地“画像”,上面显示了土地的属性、位置、四至边界、水文、气象等多种数据。日前,该项目入选浙江省“数据要素×”第一批典型案例。
“不要小看这些数据产品,它们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常山县大数据中心数据管理科负责人黄旭说,如今,常山人卖胡柚,大多会附上一份由“云脑”提供的生态环境监测报告。
“云脑”也成了企业的“超级农业管家”。
在位于常山县同弓乡的浙江艾佳有机胡柚基地,记者看到胡柚树干上挂着一盏盏黄色“灯笼”。
“这是虫情监测设备,有诱虫、视觉识别报警、远程视频查看等功能。管理人员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查看情况。”基地负责人李键说,农业生产中温度、水分、土壤、病虫等多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很关键。有了“云脑”,胡柚种植、管理等全流程都有了大数据支撑,助推胡柚优质果率提高至90%以上。
目前,常山全县胡柚种植面积已达10.7万亩,总产量约14万吨,常山胡柚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达104亿元。“‘云脑’功不可没,也成了我们常山的宝贝。”常山县胡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宁玮锋说。(记者 金春华 赵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