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测试新系统整治重型柴油车违规行为
先进技术助力机动车环保检测
中国甘肃网8月6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8月5日,甘肃省重型柴油车OBD诊断仪现场测试暨观摩交流活动在城关区东岗物流园展开。旨在有效破解重型柴油车OBD(车载诊断系统)造假这一监管难题,推动相关技术成果落地应用。
活动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中心、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移动源污染防治专委会、甘肃深蓝机动车污染防治研究院等单位参与,各方围绕作弊识别诊断分析仪对重型柴油车OBD篡改、刷写行为的精准识别效能展开交流,分享实践经验。
现场测试中,工作人员利用OBD诊断仪对3台道路重型柴油车进行查验,结果显示2台车辆涉嫌篡改OBD数据。其中一台车辆经OBD诊断仪锁定异常线索后,工作人员随即现场核实,发现车辆尿素罐无使用痕迹、氮氧化物传感器接头已被人为拔开。
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移动源污染防治专委会主任张玉泉介绍,此前,甘肃省在兰州、平凉、天水等市州开展的重型柴油车抽查抽测中,累计检测682台车,其中38台OBD检测不合格,但受技术所限,仅能判定不合格结果,无法精准定位具体问题。而如今的新设备可直接锁定篡改部位,有效协助机动车环保外检人员及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精准识别“三不、两改、一黑”问题车辆。
“三不”指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如未按规定启用或故意关闭SCR系统等尾气后处理装置)、不正常添加尿素(未添加或不足量添加车用尿素导致氮氧化物减排失效)、不正常运行OBD(人为干扰系统使其无法真实监测排放状态);“两改”指擅自改装污染控制装置(非法拆除、替换原厂尾气处理设备)、擅自篡改OBD(通过软硬件手段篡改数据掩盖超标);“一黑”则指尾气冒黑烟(因燃烧不充分或设备故障导致,直接表明排放严重超标)。当天现场核实的细节,正是新技术精准识别“三不两改一黑”行为的生动体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重型柴油车通过篡改数据、非法刷写控制程序、屏蔽故障码等方式逃避监管,导致实际排放远超标准限值。此次现场测试的成功开展,标志着甘肃省在机动车排放监管技术应用上迈出坚实一步。未来,该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路检路查工作,助力甘肃省移动源污染防治,持续提高执法效能。相关部门也将持续加强监管,督促企业加快淘汰不合格车辆,切实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杜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