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在增程赛道从“高歌猛进”转向“降速提质”的关键拐点,智己选择迎难而上。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增程车型累计销量达53.8万辆,占新能源整体销量的10%,同比增长16.5%,但较2024年同期增速已明显放缓。在此关键拐点,智己汽车于8月1日在上海正式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试图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体验瓶颈。
当前增程车型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纯电续航不足引发的频繁充电、馈电工况下的动力衰减、以及冬季低温续航显著缩水。
智己的目标并非小修小补,如智己CMO李微萌指出,过往增程技术的争议本质源于部分产品的体验短板,而“恒星”的目标正是将增程从用户心中的“妥协方案”重塑为“最优解”。
为此,首款搭载该技术的新一代智己LS6将于8月15日亮相,豪华旗舰车型智己LS9也将在第四季度发布。智己此次技术发布的战略意图明确:以增程撬动纯电未能覆盖的增量市场,李微萌明确,其用户策略聚焦于吸引因里程焦虑而放弃新能源的增量群体,而非争夺现有纯电用户。为了支撑这一战略并覆盖更广泛的用户需求,智己同步加速渠道建设,计划在8月将销售网络扩张至近400家,形成“纯电+增程”的双轨布局。
纯电基因嫁接增程需求
与传统增程玩家从燃油车体系演化而来的路径不同,智己以纯电平台的技术积累为根基,反向重构增程体验。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将纯电领域已验证的高阶技术如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电机、数字底盘及AI智能座舱直接注入增程系统,而非简单叠加增程器。李微萌明确表示,其目标是打造“一台增程,但更得是一台电车”。
这种思路直接反映在技术方案的优先级上。行业最大的66kWh增程专属电池成为系统核心,纯电续航被提升至450公里,而50L油箱则退居为“无缝接力”的备份角色。这种“大电池小油箱”的架构颠覆了过往增程车依赖燃油延长里程的惯性思维,实质是用纯电技术覆盖用户90%以上的日常场景,仅保留增程器解决剩余10%的长途焦虑。
技术嫁接的关键在于解决纯电与增程的体验割裂。过往增程车最被诟病的“馈电一条虫”问题,在智己的方案中被转化为纯电技术优势的延伸。智己汽车CTO项娇透露,团队通过纯电三电系统的深度调校,使电池在16%低电量时仍能输出275.5kW功率(相当于3.0T燃油动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NVH静谧性的突破,利用纯电车型积累的声学包技术和全球首创的ERNC主动降噪,实现增程器介入噪音差控制在0.5分贝内,甚至达成“引擎盖搭积木”的无振感效果。这些本质上都是将纯电车的精致化体验标准,迁移至增程系统,从而消解用户对“发动机存在感”的心理芥蒂。
这种策略的本质,是将增程车重新定义为“自带超充桩的电车”,而非燃油与电动的折中产物。
高举高打,成本控制才是硬仗
然而,技术嫁接也面临成本与定位的平衡挑战。搭载66kWh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必然大幅推高硬件成本,而智己需在维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纯电级体验”。
传统增程车型为控制售价,普遍采用40-50kWh的电池,但智己与宁德时代通过材料创新、系统集成与规模化制造的三重突破,构建了成本控制体系。高焕在沟通会上透露,团队“不计成本地使用更高成本材料”,通过单晶正极提升循环寿命50%,结合电解液优化使电池寿命较常规产品翻倍。 这实质是将成本压力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摊,用户为“一周一充”的便利性支付溢价时,实际购得的是长期使用价值的提升。
更深层的成本重构来自系统效率的对冲。传统增程车因小电池导致馈电频繁,发动机长期处于低效工况,油耗攀升变相增加使用成本。而智己的66kWh大电池降低增程器启动频次,结合Zephyr 1.5T专属发动机达成的5.32L/100km亏电油耗,比同级平均油耗低23%。这种“高电池成本+低油费支出”的模型,也可以部分抵消电池溢价。
更关键的是,宁德时代通过规模化制造与供应链垂直整合压缩边际成本,为终端定价留出空间。
若智己的超级增程模式跑通,车企的成本控制重心将从“压缩电池度电成本”转向“提升纯电场景覆盖率”,而用户为便利性付费的消费逻辑,将倒逼产业链在材料寿命、系统效率与规模化之间构建新平衡。智己的突围,也是通过成本效率证明增程技术完全可以成为主流选择,而非过渡方案。
错位竞争与增量突围
智己的增程战略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的错位竞争,其核心在于避开与传统增程巨头在"家庭标签"上的正面缠斗,转而以纯电体验为切口开辟新战场。当竞品车型以65L以上大油箱强调"综合续航破千"时,智己新一代LS6却将技术火力集中于一个更尖锐的用户痛点:如何让增程车真正替代纯电车日常通勤。
这来源于对用户场景的深度挖掘。中汽中心与智己的联合调研显示:92%新能源用户的城市通勤距离为333km,49%-50%无家充桩用户抱怨纯电里程过短。
对此,66kWh电池实现的450km纯电续航可直接覆盖一周通勤,而15分钟补能310km的800V超充技术,则针对充电频率高的痛点。
这种策略的更大野心在于激活沉默市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背景下,仍有燃油车用户因补能焦虑拒绝电动化。智己将增程版LS6定位为“自带超充桩的电车”,正是用“1500公里无焦虑续航+纯电感驾控”的组合,消解燃油用户对电动化的最大顾虑,撬动燃油车基盘用户。
渠道扩张计划佐证了这一意图,8月新增100家门店(总量近400家),重点覆盖三四线城市,而这些区域的家充桩普及率不足,恰是纯电车型难以渗透的市场盲区。
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的野心不言而喻,然而,智己的入局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其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19158辆,同比下滑14.67%,仅完成年度10万辆交付目标的19%,亟需新车型提振业绩;另一方面,增程赛道正日趋拥挤,除理想、问界等先行者外,小米、小鹏及多家合资品牌均已布局,而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尚界品牌也将在9月推出竞品尚界H5(定位15万-25万元大众市场),进一步加剧内部资源竞争。
在行业增速放缓、对手林立的背景下,智己能否凭借“大电池小油箱”的技术差异化路线,真正撬动增量市场并实现销量突破,仍需市场检验。而这些答案将决定“恒星”是点燃产业革命,还是成为技术演进中的一颗孤星。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