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守护生命,共筑灾区“健康防线”
8月4日,兴隆县第二中学安置点,医护人员正在为患者诊疗。本报记者 李佳泽摄□本报记者 王 营
8月5日下午,从兴隆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的刘祥虽然还不能行动,但精神状态不错。“多亏了省里和市里来的专家,我才捡回一条命。”他说。
7月31日晚9时30分,兴隆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无影灯下,气氛凝重。70岁的患者刘祥被紧急推入,他因洪灾导致周身7处皮裂伤、15处骨折、双侧胸腔积液。护士询问家属才得知,因道路被冲毁,他在村中被困两天,其间仅在村卫生室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此时,患者已出现高热、脓毒血症及肾损害等症状,必须立刻手术治疗。
承德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陈治国、重症医学科专家张学东、骨科专家陈传杰紧急会诊后制定方案:全麻下急症清创缝合、骨折复位固定、抗生素骨水泥置入……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手术开始了。
主刀的陈传杰剪开第一个创口时,涌出的脓血和泥沙让他心头一紧:“清完7处创口要七八个小时。”
陈治国当即提出,应增派力量,清创、复位同时进行。兴隆县人民医院救治组组长高兰英火速调集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7名骨干医生。11名医护人员在手术台上默契配合,头颅、四肢同步施治,清创、缝合、复位、固定稳步推进。
手术室内,刀、剪、纱布高效传递,这台手术持续了2个多小时。8月1日0时10分,经过紧急抢救,刘祥转危为安,随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持续观察。
为保障灾区医疗需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二、三医院及承德市中心医院迅速抽调学科专家与骨干,星夜驰援兴隆。兴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余名受灾群众均得到省级专家会诊,重伤员治疗方案被逐一细化。来自周家庄村的伤者蔡红军感动地说:“没想到省里专家专门赶来会诊,看到医生护士这么拼,大家心里都很暖!”
洪水退去,防疫是另一个战场。7月29日起,六道河中心卫生院工作重心迅速转向灾后防疫与医疗救助。经兴隆县卫生健康局协调,六道河中心卫生院联合多个乡镇卫生院,组建了11支医疗救援与消杀小组,深入受灾严重的11个村庄。除为重点人群实施医疗救助外,医护人员肩扛近50斤重的消毒喷雾器和医疗箱,每天徒步跋涉七八个小时,穿行于灾区各处。他们按片区对房屋院落、厕所、垃圾堆放点及水源地开展地毯式消杀,确保不留卫生死角;同时发放宣传资料,向群众普及洪涝灾害后的卫生防疫知识,筑牢灾后健康防线。
下一篇:舞出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