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设立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的批复》,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的函》,同意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青年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同时撤销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青年职业学院的建制。
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为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由省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管理,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12000人。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青年职业学院的人、财、物全部划转至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省直有关部门及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要将学校列入文旅强省战略基础工程,予以重点支持;引导学校科学定位,聚焦文旅融合,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探索学练演创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创建碳中和校园示范区工程;加快校区优化整合,启动潇河校区建设,在项目规划、立项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保障。
四校合并,优势互补
早在202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就批准整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和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全力筹建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筹)。这一举措旨在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一所艺术与旅游特色鲜明、文化艺术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职业本科院校。
筹建期间,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筹备组动作频频。原山西大同大学党委书记弓永华出任筹备组组长,为筹建工作提供有力领导。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2023年2月,农行山西分行与筹备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产教融合搭建了崭新平台。同时,筹备组制定“三年三步走”行动计划,明确了“一年组建成功、两年建成省部共建大学、三年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文旅职业大学”的目标。
被整合的四所院校各具特色与优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办学经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全省唯一的高等职业艺术院校,汇聚了多方艺术资源;山西旅游职业学院从国家级重点中专起步,在高职旅游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作为山西省旅游专业教育的“元老”,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山西青年职业学院也凭借自身优势在高职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四校合一,犹如四颗璀璨明珠汇聚,未来将释放出巨大能量。
明确办学定位,服务文旅强省建设
近年,“旅游热”持续升温,淄博、哈尔滨、天水、阿勒泰……各地的文化和旅游局花式揽客,抓住了“流量密码”,也接住了“泼天富贵”。新成立的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有着明确的定位,就是要为山西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山西是文化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像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而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的成立将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创新动力与智力支持等,助力山西从文旅资源大省迈向文旅强省。
提供人才保障:学校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组建,整合了优质师资与专业资源,可构建更全面的文旅教育体系。学校首批设置了音乐表演、旅游管理等职业本科专业,未来还将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探索学练演创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培养既懂文化艺术,又熟悉旅游业务,还能运用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填补山西省文旅产业在文旅融合、数字化运营等领域的人才缺口。
推动产教融合:学校推行“校团合一”模式,与文艺院团、文博机构及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学生可通过项目制学习参与景区运营、非遗活化等实践。同时,学校与云冈研究院、平遥古城等建立“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能快速上手工作的专业人才,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促进创新发展:学校将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学科体系,开设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智慧旅游运营等前沿专业。通过将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融入文旅领域,可推动山西省文旅产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旅游线路规划,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以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文旅产品等,助力山西文旅产业升级。
传承文化底蕴: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学校将晋商文化、非遗技艺等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课程体系,有利于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文旅产品和服务中,提升山西文旅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提供智力支持: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大学,学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可针对山西省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为政府制定文旅产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助力山西省文旅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成立文化旅游职业大学,河南可行吗?
近年来,河南省在文旅文创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文旅产业综合竞争力大为提升,消费潜力释放、夜间经济打造、数字文旅建设等全面发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初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要想实现文旅大省向文旅强省的跨越,人才支撑是关键。当前我省成立文化旅游职业大学具备现实可行性,且条件已相对成熟,可以山西为镜,抓住政策机遇,整合全省文旅教育资源,将文旅职业教育深度嵌入“文旅强省”战略,形成发展合力。
政策层面,《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即将在今年9月施行的《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也明确鼓励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政策红利为成立文旅职业大学提供了清晰路径。
产业需求上,河南文旅产业2025年目标突破1万亿元,但面临人才结构性短缺。洛阳等地在数字化运营、非遗活化等领域缺口显著,而全省尚无文旅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虽培养了大量人才,却难以满足高端需求。成立职业大学可精准对接产业,填补人才断层。
教育基础方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旅游院校,拥有2个全国示范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课程覆盖文旅全产业链。其与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参与过北京冬奥会等高端服务,科研成果还在“一机游河南”等项目落地。可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主体,整合相关高校的非遗资源、工坊等,快速形成特色学科群。
产教融合机制可借鉴山西经验本土化创新。建立政校企研四位一体机制,参照洛阳文旅人才大数据平台调整专业;在清明上河园等景区建设“教学—实训—就业”平台,推行“3天理论+2天实操”模式;联合科研机构开发“嵩山功夫元宇宙”等项目,培养技术人才。
风险可控且有规避措施。针对山西合并后的师资问题,河南可实施“双师型教师倍增计划”,聘请企业高管和非遗传承人兼职;参考浙江经验设“模块化课程”,依洛阳紧缺职业目录调整专业;优先整合地域相邻、专业互补的院校,避免“拉郎配”。
2024年,嵩山智库发布的《关于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创建“河南旅游职业大学”的建议》中也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
一是立足我国文旅产业领域核心科技的研发和转化,建议依托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基础,汇聚省内文化旅游教育资源,筹建河南旅游职业大学,设立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满足我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需求。
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高标准搞好顶层设计,整合全省旅游类专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河南旅游职业大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航空产业人才,使之成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为发展创新型文旅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三是开辟绿色通道,争取配套倾斜政策。针对河南旅游职业大学的建设,政府应当安排建设资金,着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针对河南旅游职业大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设立教育改革“特区”,只要不触及底线、红线,鼓励先行先试。
四是集聚我省旅游类学科建设资源,凝聚我省文旅人才,汇聚文旅类研究中心、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汇聚国际资源,强力推动快速发展。
综上,河南成立文化旅游职业大学政策可行、需求迫切、基础扎实、风险可控,能够极大助力河南从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强省跨越。
来源:“河南高教”微信公众号
编辑:贾姣姣 审核: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