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1300多名渔民变身护水员,全力守护丹江口库区
创始人
2025-08-05 14:32:08
0

(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别的船是躲着垃圾跑,而我们的船是奔着垃圾去。”日前,湖北省十堰市下辖的丹江口市清漂队队长杨力一边驾着清漂船一边感慨地说:“像眼中容不得沙子一样,我们的眼中也容不得丹江口库区水面上有一点儿漂浮物。”

杨力是土生土长的丹江口人,从小在库区周边生活,曾经是一名渔民。多年来,靠水吃水的他,最多时曾在丹江口库区投放网箱80个,库汊养鱼300亩,年收入40余万元。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为净化丹江口库区水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丹江口市发布了取缔网箱养殖的通告,在渔民的忍痛割爱中,网箱养鱼产业被取缔。

早就习惯了水上生活的杨力果断上交渔船后,最终选择了清漂护水。

像杨力一样由渔民变身清漂护水者的还有很多。

今年64岁的蒋德新是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新港社区居民。他自幼随父辈在汉江捕鱼,初中毕业后便以渔业为生。随着丹江口库区取缔网箱养鱼及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他率先上交9艘渔船,并带动管理处87艘渔船全部完成上交回收。

为发挥其熟悉水性的特长,丹江口市为蒋德新配备一艘“守井卫士”巡逻船,用于日常巡江与水上救援。从此,他几乎每天都驾船在汉江水面巡查,并沿着坝下近2公里长的河岸线巡查4次以上。

蒋德新的志愿行动传开后,社区党员、干部、群众陆续自愿加入进来,自发成立的“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从最初16人发展至千余人规模。

江面上,清漂船缓缓行驶。父亲站船尾、儿子站船头,分别巡视着河的两边。父子俩投射在水面的倒影,构成了一道风景,诉说着库区人接力守水护水的深情。

画面中的父亲和儿子,分别是十堰市郧阳区青山镇护水队员黄林和黄勇。近年来,随着儿子黄勇的加入,父子俩携手清漂的画面时常在汉江江面上出现。

黄林家住郧阳区青山镇白果树村,紧邻汉江,村子三面环水。他在汉江边长大,父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让他一直把水当作衣食父母。

“长江禁渔”后,黄林由渔民变成护水员。2020年,他组建了一家环保公司,承担起当地环境治理任务,并动员在集镇办上班的儿子黄勇回来“子承父业”,却屡遭拒绝。

2023年夏,积劳成疾的黄林躺在病床上,把儿子黄勇叫到床前,再次交代嘱托:“我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也不行了,但是这份工作也要有人做下去。”看着父亲病成那样还在操心清漂的事,黄勇只好点头答应。

张绪春是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村民。他家本是靠着几亩土地生活,后来他开始下水捕鱼为生。因捕鱼人增多导致鱼的数量变少,张绪春便架起网箱养鱼并成为养殖大户,年收入17万元左右。2020年张绪春响应国家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主动上交渔船,拆除了全部的54个养殖网箱。2021年1月丹江口库区招聘清漂护水员,张绪春踊跃报名,就这样变成了“守井人”。

张绪春的清漂小组有4人,负责清漂的岸线长25公里。作为领队,他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收拾好耙子、网子、钩子,再带上中午的干粮,和3个队友一起驾船驶向负责的水域,每天要清漂7个小时。

据了解,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养殖网箱18万只,渔民5万人,当时十堰水产养殖产业达百亿,重点涉及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郧阳区三地。其中丹江口市均县镇的原住民几乎都是渔民,这片水域曾经有“十万网箱下汉江”的壮观场面。

伴随着丹江口库区取缔网箱养鱼及长江“十年禁渔”启动,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的渔民不得不“洗脚上岸”。许多渔民难以割舍对水的感情,就自发加入护水队。据了解,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累计有1300多名渔民变身护水员,全力守护着一库碧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看技术标兵如何唤醒“沉睡”的装... (来源:大庆网)转自:大庆网在新时代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数智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
民航“朋友圈”持续扩容 共绘多... (来源:中国民航报)7月14日,东航与星巴克中国正式宣布开展全面合作,为双方合计近2亿会员打造了一个...
市场反馈低于预期 理想i8“听... 财联社8月5日讯(记者 徐昊)8月5日,理想汽车宣布对理想i8进行统一的配置调整。此时,距离这款新车...
ETF主力榜 | 信用债ETF...        2025年8月5日,信用债ETF(511190.SH)收涨0.04%,主力资金(单笔成...
ETF主力榜 | 港股通创新药...        2025年8月5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SZ)收涨2.78%,主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