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5日电 近日,渝北区仙桃街道渝康家园积极开拓康复路径,深入挖掘“艺术疗愈”的多样可能,通过《艾草凝香锤》《扭扭花漾集》《贴画拼趣坊》等特色活动,为精康服务对象搭建起表达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艺术的滋养中舒缓心绪,发现生活的美好。
重庆慈众社工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们精心设计各类艺术体验活动:艾草锤制作,在艾草的挑选、晾晒与锤制中,感受自然的气息与手工的温度,释放内心的焦虑;扭扭棒花创作,编织出形态各异的花朵;贴纸拼贴活动,拼出心中的画面,增强自我表达能力。
王明玉(化名)是一位中年康复者,因疾病导致社交退缩,常常独自待在家中,对生活缺乏热情。他曾从事园艺工作,生病后便与过去的生活轨迹隔绝,内心充满失落与无助。
渝康家园的社工在走访中了解到王明玉的情况,发现他对与植物相关的活动有兴趣。于是,社工邀请他参与扭扭棒花创作小组活动。起初,王明玉十分拘谨,只是默默看着别人制作。在社工的耐心鼓励和同伴的善意感染下,他开始尝试拿起彩色扭扭棒。
从最初简单的直线弯曲,到后来能做出逼真的玫瑰、百合,王明玉的技艺逐渐提升。每一朵扭扭棒花在手中绽放,都让他感受到久违的成就感。通过扭扭棒花创作,王明玉慢慢打开了心扉,开始主动与其他成员交流制作心得,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自2024年11月起,渝北区仙桃街道渝康家园响应上级关于优化社区康复服务的部署,在渝北区民政局的指导下,扩大服务范围,不仅在睦邻路社区、祥和路社区等设立“艺术疗愈”工作站,还通过流动服务车,将服务送到行动不便的康复对象家中,让“艺术疗愈”的温暖触达辖区每一位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及其家庭。
“艺术疗愈”工作站以贴近居民生活的方式开展服务,结合社区活动中心的场地资源,定期举办主题艺术活动。对于无法外出的康复对象,社工带着艾草、扭扭棒、贴纸等简易艺术材料上门服务,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艺术体验,如简易艾草包制作、小型贴纸画创作等。同时,渝康家园为服务对象建立详细的康复档案,通过定期回访、家庭探访等方式,跟踪服务效果,及时调整服务方案。此外,还组织家属支持小组,让家属也参与到艺术疗愈中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与沟通。
在渝康家园,社工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他们细致了解每位服务对象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病情特点,为其量身打造艺术疗愈计划。比如,对于情绪较为烦躁的服务对象,推荐参与艾草锤制作,在锤制过程中平复心情,还可以通过艾草锤锻炼躯体管理能力;对于手部活动不太灵活的,设计简单的贴纸拼贴活动。通过这些贴合个体需求的安排,让每位服务对象都能在艺术疗愈中获得适合自己的成长与改变。
“艺术疗愈”服务的推进,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同。仙桃街道采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实施+志愿者参与”的模式,联合慈众社工中心,吸纳社区内有手工特长的居民担任志愿者,为康复服务注入更多活力。
渝康家园还与本地的手工坊、手工艺老师建立合作关系。多方联动的模式,整合了社区内外的资源,为艺术疗愈服务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坚实的支撑。
未来,仙桃街道渝康家园将继续深化艺术疗愈服务,探索更多元的艺术形式,如布艺贴画、干花装饰等,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在生理康复方面,结合艺术疗愈开展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提升服务对象的身体机能。在服务覆盖上,与周边街道的渝康家园开展艺术疗愈经验交流,形成区域联动的服务网络。
渝康家园还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与社区医院、部分手工艺坊、成人夜校等合作,在艺术疗愈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康复训练和技能培养内容,助力服务对象更好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让他们的生活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