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漫山的红缨子高粱低垂着沉甸甸的穗头,在风中静候着一场盛大的丰收。
8月4日,以“丰收敬粮农·质量承千秋”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重磅启幕。据了解,2024年茅台首次启动了“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特色文化活动IP,以最质朴的方式,感恩天地自然馈赠,表达崇农、敬农、爱农情怀。今年,茅台得到了国家级平台的认可,将活动升级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规格、更诚的礼遇,致敬父老乡亲。
丰收节晚会上,红缨子“519”第七代新品种正式发布。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等共同启动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发布仪式。
赤水河谷孕育的酱酒之魂
赤水河谷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红缨子高粱生长的天堂。红缨子高粱粒小皮厚、耐多次蒸煮的特性,成为茅台酒等高品质酱酒的核心原料。
多年以来,茅台孜孜不倦的投入到红缨子糯高粱的培育与推广之中,让红缨子糯高粱的研发成果不仅为茅台酒的生产提供保障,更为推动酱酒产业品质提升做出“茅台贡献”。
作为全国唯一通过有机认证的高粱种子,红缨子是科研团队于1999年在仁怀发现的一株产量高、品质好的高粱。采集后,经过7年系统选育,培育出酒用高粱品种,两年后成为茅台酒唯一指定酒用高粱原料。
在茅台红缨子公司的种质资源库内,整齐码放着408份地方高粱种质、188份异地资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科研人员带着对“种”的执着,在试验田里千百次筛选,在实验室中反复打磨。
这份不懈的追求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活动现场,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正式发布。据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介绍道,相较于红缨子“1019”第一代高粱种、红缨子“1619”第五代高粱种,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实现了三大革命性突破:生育期大幅缩短至118天,株高显著降低至210.10厘米,更矮壮,更抗倒伏,能完美适配机械化收割,有效解决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亩产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逆势提升至367.55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到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
作为茅台集团控股子公司,红缨子公司自2022年起已累计承接和新建研发项目20项:成功获得“红缨子1619”“台糯9号”两项植物新品种权;目前正在为11个新品种申请保护,其中包含本次发布的红缨子“519”第七代新品种;同时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红缨子公司坚持科技助农、产业兴农,致力于激活“种子芯片”的巨大能量,不仅为茅台酒的卓越品质筑牢根基,更积极为贵州山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坚实的科技力量。
未来,随着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的推广,茅台将以科技兴农为支点,推进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升级的同时,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茅台的“大山之责”
茅台的发展是民族品牌践行国企担当的责任史。“茅台生在大山,注定有着山一样的责任和担当”。
从2001年起,茅台携手地方政府、合作社和农户共建有机高粱基地,已覆盖5县(市、区),有机认证面积达100万亩,常年种植60余万亩,被誉为茅台的“第一生产车间”。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红缨子高粱实现规模化生产,仁怀与茅台携手推广山地机械,如今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已有9.2万余台农机,覆盖“耕、种、管、收”全周期,用机械化助力山区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茅台累计投入超18亿元扶持物资与资金,农户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的2元/公斤提高到2024年的11.2元/公斤,让20余万农户增收。
茅台酒的根基在农业。为了让粮农“放心种”,茅台通过红缨子公司布局种子业务,以科技赋能良种繁育,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在全国10多个省推广超3000万亩,带动850万人次农户增收超100亿元。
“2011年种玉米,亩产才几百块;改种高粱后,收入翻了十几倍!”育种户徐少勇说,他和村里人的生活,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村里盖新房的,娶媳妇的,十有八九都靠这“红杆杆”。
一直以来,茅台始终坚守“大品牌大担当”的社会责任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深刻内涵。全力帮扶道真、丹寨等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推动高粱产业发展,带动20多万农户增收;连续10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连续13年,累计捐资13亿元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助学活动,资助全国超25万名优秀学子圆梦大学;携手经销商、供应商等上下游及相关方践行公益。截至目前,茅台可统计公益投入超100亿元。
2025年6月,“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在贵阳启动,全面升级为茅台公益品牌,立足天、地、人、文,在四大板块建立科学有序、相互补充的公益项目梯队,助力茅台善行行稳致远。
从一颗种子到千亿企业,从千年农耕到现代机械,茅台与高粱的故事,正书写着农业与工业、文化与产业共生共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