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4日电(陈柄 毛应婷)站在广西梧州市藤县古龙镇德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村民玉作成指着墙绘上“孝老爱亲”四个大字感慨地说:“现在邻里往来没了攀比负担,日子越过越有劲!”
2024年以来,古龙镇人大紧扣移风易俗关键环节,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指引,通过选树标杆、立体宣教、示范引领、制度固基四大举措,推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基层人大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代表寻“星”,民主选举树榜样新风
古龙镇人大建立“网格化”走访机制,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身边好人”线索大摸排。2023年9月,田心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民情收集会上,听到村民多次提及邓表媚20年如一日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田心村党委书记黄柱、田心村党委委员蓝坚、刘开冰等镇人大代表随即召开村民大会,倾听这一“凡人善举”的故事,村民对邓表媚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事迹交口称赞,现场以民主投票方式,推选邓表媚为田心村孝老爱亲典型人物。
在人大代表推动下,邓表媚事迹被区、市、县媒体报道,并成功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该镇人大趁热打铁,组织开展“好人面对面”巡回宣讲12场,吸引7000余名群众参与。“原来榜样就在身边!”田心村青年高炎妮在听完宣讲后主动加入了村里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如今,邓表媚孝老爱亲故事成为“活教材”,带动全镇涌现出17个“最美家庭”、23名“孝老爱亲模范”。
代表发声,民主协商破陈规陋习
“过去觉得彩礼少了没面子,现在代表们算清经济账、人情账,才明白简办宴席更有人情味!”在忠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古龙镇人大代表黄展发邀请中国好人邓表媚用方言宣讲的场景已成常态。
2024年以来,代表们利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例子,让移风易俗典型人物参与破陈规陋习行动中,还培育村民代表以及乡贤成为宣传员,到各村开展移风易俗宣讲累计20余场,覆盖群众1200余人次,把移风易俗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代表们依托联络站,走访入户,向村民发放2000余份宣传资料,接待群众来访100余人次。通过民主协商,以鲜活的案例让村民认识大操大办喜事弊端,村民对婚丧简办的认同率从40%跃升至85%,文明理念渐入人心。
代表献策,民主决策绘文明样板
“德安村要从‘穷山沟’变成‘文明村’,得先让村容村貌‘会说话’。”经古龙镇人大代表、德安村妇联主席欧金芳奔走调研,征集村民“金点子”,与村民共同协商,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建设制度,推动德安村大社组成为移风易俗示范点。
如今,德安村内白墙绘上“喜事新办”主题墙画,旧房改造为文明实践广场,村道变身“移风易俗”文化长廊,德安村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与此同时,代表们还与村民民主商议制定移风易俗承诺书,劝阻烟花爆竹燃放、铺张宴请等行为,并带头签订承诺书,形成“代表示范——群众跟进”的裂变效应,目前,全镇烟花爆竹使用量减少60%,年均人情支出从5000元降至1000元。
代表筑制,民主管理固治理根基
“把宴席标准也写进村规民约,婚事丧事该咋办,村民自己说了算。”在合隆村,古龙镇人大代表、合隆村党总支部书记莫福浩与村民共同协商,制定村规民约,明确操办规模、宴席标准等,增强村民移风易俗的责任感和执行力,这是民主管理在乡村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在德安村、金凤村,人大代表以村民需求为切点,试点“积分制”,以积分兑换日常用品,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家风建设、破除陈规陋习等活动中,50余场活动吸引千余人次参与,实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如今,协商形成的制度化治理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使乡村善治格局逐步成型。
从田间地头的民情摸排,到村规民约的自主制定;从示范工程的协商共建,到文明新风的共同监督,古龙镇人大代表以“四维聚力”工作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当“孝老爱亲”的墙画映着村民笑脸,当简办宴席的掌声取代攀比喧嚣,一幅“人大代表勤履职,文明之花常盛开”的生动图景正在古龙镇徐徐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