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空调批采价格创年度新低
创始人
2025-08-05 11:08:39
0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

【数据分析】

中央国家机关空调批采价格创年度新低

■ 本报记者 吴敏

近日,中央国家机关2025年空调批量集中采购(以下简称空调批采)项目7月中标(成交)结果出炉。本期中标供应商是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据统计,这已经是海信在今年第3次中标中央国家机关空调批采。

据中央政府采购网公布的采购结果,本期中央国家机关空调批采延续以往的采购方式即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为679.5万元,最终中标价格为230.5272万元。本期节资率达到66.07%,比6月的64.1%又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在今年各期中,这一节资率是最高的。

机型配置仍然分为以下6大类:分体变频壁挂机1P、分体变频壁挂机1.5P、分体变频壁挂机2P、分体变频柜机2P、分体变频柜机3P以及分体变频柜机5P。这6类机型本期中标价分别为1199元、1239元、2399元、2799元、3599元和6499元。本期各型号中标价格均创下今年的最低值。分体变频壁挂机1P机型和分体变频壁挂机1.5P机型的中标价格比6月每台低了31元;其余4类机型则比6月分别低了1元。

7月中标台数共计1528台,各型号分别为482台、820台、83台、32台、103台和8台。从中标台数看,7月采购量处于中位数。前5期采购量分别为1月306台;2—3月991台;4月596台;5月4280台;6月2856台。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采购量符合空调采购的年内采购趋势。正常情况下,为提前应对夏季旺盛的空调需求,每年5月和6月的采购量都是最高的。而7月和8月的采购量相较前两个月会有所减少。

截至目前,从中标供应商看,海信无疑是今年中央国家机关空调批采的最大赢家。今年前7个月,中央国家机关空调批采共组织了6期竞争性磋商,海信中标其中3期,总中标数量达到4980台,总中标金额达到838.6177万元。

对于海信能够成功胜出的原因,海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价格进一步压缩的同时,还能保持产品质量持续提升且符合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

他具体介绍说,一是在材料选择方面,海信优先选择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材料,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材料的环保认证和相关的材料安全数据。

二是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的配品、配件等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相关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公司的要求。

三是质量控制方面,海信引入更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测试流程,以确保空调节能环保性能和可靠性,以及空调产品符合采购文件的技术指标要求。

四是制造工艺方面,海信关注空调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情况,采取措施减少能源的使用和废物的产生。例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使用高效的新风净化系统设备和工艺等来实现。此外,还注重环境管理,采取措施减少新风净化系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规范环境管理。

“公司从材料选择到制造工艺再到质量控制和环境管理,每一步都有很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控制。这些变化保障了采购人采购的空调送风质量和使用的可持续性,同时确保设备效果符合采购人预期。”上述负责人表示。

·短评·

厉行节约的生动实践

中央国家机关2025年7月空调批量集中采购结果的出炉,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角度看,无疑是一次亮眼的实践。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要求党政机关坚持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坚持提质增效,科学统筹财政资源,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使用等情况应当按照规定予以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这次采购将以上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此次采购节资率达66.07%,创下今年新高,意味着在满足办公需求的前提下,财政资金实现了高效利用。预算679.5万元最终以230.5272万元成交,节省的资金可用于更多公共服务领域,正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生动体现。整个采购活动在中央政府采购网上进行完整的信息公示,实现了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并接受各方面监督。

各机型中标价均为今年最低。这种持续的价格优化,不仅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更折射出采购环节对成本的严格把控——不追求高价,只选择性价比适配的产品,坚持提质增效,从源头上避免了资金浪费。

而采购量符合季节性趋势的特点,也体现了按需采购的理性思维。5—6月提前储备应对夏季需求,7月按需减少采购,避免了过量囤积导致的资源闲置,是“精打细算”理念和科学统筹财政资源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地。

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资金使用的重要窗口,其每一分钱的节省都关乎公共利益。此次空调批采的成果,为各领域践行厉行节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通过规范流程、精准需求、有效竞争,既能保障功能实现,又能守住节约底线,让反对浪费真正成为行动自觉。

(吴敏)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刘惠,再添新职 东北网“省委领导活动报道集”栏目近日更新后显示,此前担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的刘惠,已兼任省...
漯河:气象水利联动 筑牢淮河水...   8月5日,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与河南省淮河流域水利事务中心深化部门协同,合力推进淮河流域河湖保护治...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指导意见→国家... 转自:市说新语 《指导意见》提出了国家碳计量中心8项重点任务。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碳计量体系,更好发挥...
湖南绥宁农村商业银行被罚90....   8月5日金融一线消息,据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湖南绥宁农村商业银行股...
上观请你夜游公园(第四期) (来源:上观新闻)炎炎夏日,屏幕之外的自然天地正等待孩子们去探索。想让孩子在绿意盎然中唤醒感官,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