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7月27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接待访华的拉美青年创业者团共30人于日到达北京,于29日参加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后,开启了中国之行。8月4日,该团在上海与复星基金会座谈交流,参访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出席首届中拉企业家与初创企业聚会。
团组成员来自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大部分为拉美地区初创企业创始人或CEO,创业领域集中于生物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他们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当站在浦江之畔的外滩金融中心,遥望陆家嘴城市天际线,拉美青年创业者们感慨万千,对本次中国机遇之旅了充满期待。
一次“和而不同”的深度交流
“眼前看到的一切,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玛莉亚·加斯塔尔迪是阿根廷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专业研究员,8月4日上午在复星基金会的访问中,她以陆家嘴天际线为背景留下了同框打卡照。玛莉亚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来华访问的第十天,从北京到义乌,再到上海,接下来还要去杭州等地,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只为见证了这个国度的真实一面,连日来的见闻令玛莉亚深感不虚此行。
“在中国我们受到了非常友好的款待,有一点令我感到震惊,接触到的所有企业、投资机构都非常热衷于对接拉美企业,开展跨国合作。”玛莉亚说,中国和拉美可以说相隔千山万水,但她来到中国后才发现,距离从来不是问题,因为只有面对面交流之后,才会发现彼此的相似远大于不同,对于友谊与合作的期盼,也是出奇的一致。
在交流环节,多位拉美国家创业者分享了感悟。该团组的发起者,阿根廷—中国民间合作协会创始人迭戈·马尔克斯在发言中表示,建立这一组织,以及多次组团访问中国的原因,是因为他相信这是一个相互连通的世界,彼此不同的人门能够携手打造一个和平美好的未来,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人类之美。
“在中国,我常常体会到‘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迭戈表示,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他对阴阳学说最为推崇,阴阳不仅对立,同时可以相互转化,更是能够实现互补。他由此联想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受到文化差异影响,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角度各异,如果能保持更加开放心态,客观看待差异、平等相待、彼此倾听,或许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灵感,找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众和平共处、和谐相待之道。
基于这一理念,迭戈正在设法扩大拉美国家的“中国朋友圈”,邀请越来越多的友好人士来华访问,这既是践行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能够为双方人民带来实打实的好处与福祉。
一场跨越万里的双向奔赴
“在我的经历中,但凡是接待过来访的拉美国家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中国、不喜欢上海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乌拉圭出口商协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任磊从小在阿根廷求学、工作、生活,对于拉美国家的情况非常熟悉,也与许多当地朋友常有往来。在她看来,中国与拉丁美洲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合作的潜力巨大,特别是在经贸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拉丁美洲有着33个国家和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人口近7亿,是全球贸易版图中极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从车厘子到鲜牛肉,从原木到大豆,再到各类矿场,来自拉美商品成为提升中国百姓生活品质、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助力。而来自中国的各类商品,也成为了拉美国家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2024年中拉贸易额突破5184.7亿美元规模,中国与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国家构成核心贸易伙伴。
任磊告诉记者,随着中拉交往深入开展,拉丁美洲国家的人民对于中国的兴趣与日俱增。以往因为相隔遥远,以及西方构筑的信息壁垒,他们曾经对中国缺乏了解。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人民来到中国一探究竟,上海往往是他们的首选入华第一站,几乎无一例外的被震撼、被感动、被吸引。他们对中国的一切充满好奇,并且看到了未来与机遇。
“在他们看来,中国不仅科技先进,应用领域也是独步全球,许多商业模式非常前瞻并且经过了市场的考验,其经验对相似的项目在拉美洲落地大有帮助。”任磊表示,她服务过许多拉美企业家,他们带着订单或需求来到中国,合作热情极为高涨。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企业家也对拉美市场报以厚望,找到她了解相关情况的企业家络绎不绝,都希望能够布局拉美市场,在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的浪潮中占得先机。“中拉企业家双向奔赴,在我的工作中得到了体现。”
相隔遥远对于中拉交流交往而言,无疑是短板,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优势,意味着合作潜力还很足,提升的空间也很大。任磊说,中拉合作提速,推动民间互访无疑是极为有效的举措,当刻板印象被眼见为实所改变,陌生感也会被友好的微笑所消弭,在这一基础上定会创造更多的机遇与惊喜。
原标题:《30名拉美青年创业者组团来到上海,他们有何收获?》
栏目编辑:顾莹颖 题图来源:李一能 摄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