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8月4日,据百望股份(06657.HK)最新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300万至500万元人民币,实现历史性扭亏;收入同比大增17%-35%,达3.3亿-3.8亿元,其中AI业务首次贡献收入5800万-6300万元,成为增长核心引擎;毛利率同步跃升至45%-50%,印证了公司“减亏增利”战略的有效性。
这一拐点背后,是百望股份从传统财税SaaS服务商向数据智能领军企业转型的关键一跃,成功将海量数据(维权)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
基本面为王,数据智能战略重新打开想象空间
资本市场广泛存在 “戴维斯双击” 的情况,所谓戴维斯双击,本意是指利用企业盈利能力(每股收益,EPS)和企业估值空间(市盈率,PE)具备乘数效应,从而超出预期、更快速地获得高额回报。
如果把这一理念投射到百望股份身上也颇为恰当:一方面,从当下看,百望股份的基本面稳健,在数据智能、财税数字化领域深耕多年且积累深厚,所处的AI赛道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对未来有着清晰的产品创新研发规划与行业生态布局,持续探索 AI、大数据、智能体等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
分析认为,百望股份的数据智能(DI)战略转型正当其时。从2025年中报来看,百望股份以“AI 智能体×数据智能”为双引擎,经营质量提升与技术壁垒构筑方面取得双重突破。
据悉,百望股份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可信赖的超级数据智能系统,通过“Data Intelligence”领域的转型和持续创新,推动企业财税数智化场景和金融营销风控场景的应用落地,并提出由“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问数经营决策智能体”和“睿界金融业务智能体”构成的智能体矩阵,助力客户挖掘数据潜能,释放数据价值。
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百望股份CEO进行了更换,现在新上任的CEO付英波,是原旷视科技的CEO,是资深的AI 领军人物。从CEO的变化来看,这也预示着百望股份开启了AI战略转型,也是其重要的行业护城河。
获券商力挺,有望掀起新一轮投资机遇
多家机构看好百望股份数据变现潜力。招银国际指出,百望股份的估值支撑来自其政府级数据基建项目的稀缺性。例如,伴随金税工程四期落地提升对服务商一站式服务能力、专业壁垒及监管协同能力要求,具备上述能力且在云端领先布局的的头部厂商或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百望股份的产品前瞻性在其AI转型中有望得到释放,其AI智能体的战略布局处于相较行业更为领先的水平。
海通国际证券研报指出,百望股份的长期价值在于其数据资产壁垒和AI转型战略。百望股份的核心竞争力源自其无可比拟的数据资产禀赋,公司拥有大量高价值的发票数据,对于 AI 训练至关重要。
截至2024年底,百望股份累计处理发票交易金额突破953.5万亿元,约为2024年全国名义GDP(134.9万亿元)的7倍;平台累计发票处理量从142.6亿份提升至206.8亿份,增长45.0%。这些海量高质量企业级数据成为AI落地的“燃料”,这是多数企业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此外,百望股份在客户覆盖层面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统治力。2024年,百望股份服务的集团型客户数量从2051家增长至2664家,增幅达29.9%;中小微客户数量从2390万家增至2840万家,增长18.8%;累计服务的纳税人识别号数量从4730万家激增至8570万家,增长81.2%,彰显了其在市场中的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
正如海通国际证券所言:“AI+数据潜能大”。这片蓝海中,百望股份的帆已张满。
资本运作稳步推进,全流通在即,股权激励落地
据悉,百望股份已于3月10日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申请,将公司135,064,706 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 1.00 元的境内未上市股份(境内股)转换为公司在联交所主板上市的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的H股。
百望股份实施H股全流通后,资本运作空间将大幅拓宽,融资能力的提升也将为其智能体矩阵开发、行业垂直大模型训练等数据智能战略提供更充足的弹药,对股票的流动性亦起到积极作用。参考港股科技板块历史表现,流动性改善通常也会带动估值溢价。
此外,公告显示,2025年初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覆盖核心技术及业务骨干,释放积极信号。一方面,股权激励计划透露战略转型决心,将进一步绑定AI人才与公司创新方向,有助于稳定团队。另一方面,有助于市场信心提振,通过激励核心团队推动数据智能(DI)的技术研发,强化投资者对其“AI x场景”商业化能力的认可,更向市场传递出其对AI业务扩张的坚定信心。
在AI投资从概念走向落地的关键期,百望股份凭借数据智能战略、智能体产品矩阵与多项资本运作的多重布局,使得其基本面持续改善、产品落地加速推进、全流通带来估值修复机会,均指向长期价值重估。
编辑:焦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