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也是检察机关守护民生福祉的发力重点。
近年来,兰州市安宁区检察院综合运用各项检察职能,推动建立一体融合履职、内部统分有序的守护“一老一小”检察履职新模式,围绕衣食住行高频事项健全工作机制,加力守护民生福祉。
检察监督,托起幸福“夕阳红”
后厨操作区新增了职能部门联合印制的食材处理流程示意图;用餐大厅的醒目位置,悬挂着监督电话与食品安全承诺书……近日,兰州市安宁区检察官对辖区长者食堂开展“回头看”检查时,变化清晰可见。
社区长者食堂是应对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精准有效解决老年群体“一餐热饭”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安宁区检察院根据最高检“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监督工作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长者食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排查,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现场询问等方式,发现长者食堂存在监管责任主体模糊、职能交叉、监管交叉等问题,在“各管一段”的缝隙中,存在风险隐患。
为破解这一困局,安宁区检察院在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的同时,召开圆桌会议。会议中,检察官引导讨论方向,将各部门陈述的“责任拼图”逐渐拼合,最终聚焦核心——“多头交叉监管”的本质并非职责重复,而是关键环节的衔接缺失与责任模糊,必须明确食材采购验收、加工制作、餐食配送等环节的主责部门,建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无缝责任链条。
综合研判后,安宁区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要求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推行联合检查模式,针对高风险环节实施靶向治理;督促完善食堂内部管理制度,将食品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
检察建议以法治刚性为“舌尖安全”划定了清晰的责任边界。相关职能部门全部按期回复,并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启动为期一个月的长者食堂专项整治行动。
安宁区检察院在对养老机构、长者食堂等涉老领域展开监督的过程中,还就消防设施维护不善、未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对物品管理不严格、未开展从业人员入职背景调查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8份,督促整改问题13处,促进源头治理。
同时,依法严厉打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犯罪。加大涉“一老一小”案件支持起诉力度,指导收集并固定关键证据,办理支持起诉案件18人,帮助追回薪酬、赡养费、抚养费102万元,着力破解二者面临的举证难及应诉能力弱等困境。
积极履职,让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我们一定会按照督促监护令的要求,改变不当教育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履行家长责任,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近年来,安宁区检察院共发出督促监护令50余份,涉案未成年人无一人再犯罪或再受犯罪侵害。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涉及人身、财产等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所暴露出的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安宁区检察院构建“检察+妇联”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联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聘请全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根据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情况,做实家庭教育内容、跟踪监督成效等,稳步提升家庭教育质效。
与此同时,安宁区检察院选派13名中青年员额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制定履职清单及工作台账,探索“小众课堂”模式,以班级为单元建立“南风护苗”法治基地,以跟踪成长形式加强法治教育对青少年健康发展影响。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好未成年人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安宁区检察院持续加大对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监督力度,运用大数据模型,对宾馆、网吧、电竞酒店等场所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对“小饭桌”、校外培训机构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在人员聘任、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监管盲区形成类案清单,通过公开化、仪式化、程序化检察听证,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
针对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事实孤儿”“困境老人”等群体,安宁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检察+N”多元化救助模式,主动协调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帮助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用心呵护“一老一小”。
上一篇:让互助暖流在邻里间流淌
下一篇:西藏在京开展文旅产业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