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采煤沉陷区变宜居产业园——山东科技大学陈绍杰团队助力采矿区生态修复
◎本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韩洪烁
盛夏时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山东蓝海领航电子商务产业园里,高楼林立,树木蓊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配套齐全、活力四射的新城区,多年前竟是一块荒芜破败、尘土飞扬的废弃矿区,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及区域工程建设、经济发展。山东科技大学教授陈绍杰带领团队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系统改造和生态修复,把废旧矿区变为生态宜居之地。
20余年来,陈绍杰一直与矿山打交道,聚焦废旧矿区修复、煤炭绿色开采等方向开展研究。在他看来,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坑未必是城市的负担。“只要进行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利用,废弃矿区也可成为展现城市个性和特色的全新名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陈绍杰说。
如何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让废弃矿区实现高质量利用?陈绍杰带领团队对多个采矿区地下岩层进行考察、监测、修复和巩固。随着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他们建立起采煤塌陷地建设利用关键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制出系列采空地层运动推演试验装备,找到保持采矿区稳定性的最佳方案。
“在章丘,我们运用自主研发的系列技术,对因采煤形成的沉陷区进行了改造和修复,解决了矿坑填充、矿区恢复等难题,将满目疮痍的‘不毛之地’,恢复为生机盎然的绿地和建设用地。”陈绍杰说。
如今,该成果已在山东、河南、山西、新疆等地推广应用,累计盘活沉陷区建设用地3000平方公里,建成山东蓝海领航电子商务产业园、临沂职业学院新校区(高都校区)等34处采煤沉陷区建设利用示范基地,为相关城市项目落地和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支撑。
“每栋从沉陷区‘长’出的高楼,都是写给大地的情书。”陈绍杰经常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这位扎根矿山研究多年的学者,用“魔术师”般的创新技术抚平昔日工业“疮疤”,将沉陷区转化为可承载高楼的安全地基。他还建立起“边开采边修复”模式,应用于华丰煤矿、岱庄煤矿等数十个煤矿,推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为“两山”理论写下生动的注脚。(宋迎迎 韩洪烁)
原标题:采煤沉陷区变宜居产业园——山东科技大学陈绍杰团队助力采矿区生态修复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