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十年前,“木兰有约”燕赵巾帼法治宣讲活动品牌由河北省妇联、省女法官协会、省女检察官协会、省律师协会共同创建。
十年来,“妇联搭台,法检律唱戏”的协作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基层妇联缺乏专业普法队伍的问题,也解决了“法检律”缺少普法阵地和普法受众的困境,实现了普法工作的优势互补。
“妇女群众在哪里,法治宣讲就开展到哪里”“你需要什么我就讲什么”,点单、定制,宣讲团成员多维度“唱好一台普法戏”。10年来,“木兰有约”开展法治宣讲活动6600多场次,受惠群众达百万余人。“木兰有约”宣讲团成员也从最初的120余名扩充到1546名。
“木兰花开”:普法路上坚持“精准滴灌”
“2016年,我第一次以‘木兰有约’宣讲团成员的身份站上普法讲台。那时候的课件仅有单薄的法条和案例,如今,我们的课件已形成覆盖四大领域、包含三十余门课程的专业体系。”石家庄市“木兰花开”宣讲团成员王丽娜说。
在普法的道路上,“木兰花开”宣讲团坚持“精准滴灌”。面对普通居民,她们用唠家常的方式把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讲得明明白白;对于青年女性和企业职工,推出《婚恋36锦囊》,深入拆解反家暴等实务难题;走进校园,从防欺凌、预防犯罪和性侵到反诈防骗,定制专属课程……
“这些年,不间断地到乡村、企业、学校等地方普法,总有一些瞬间让我感觉我们的付出非常值得。”王丽娜记得在山区普法时,一位大爷举着手机,认真拍摄借条模板;在社区普法时,热情的大妈拉着她们的手,追问下次宣讲的时间;在石家庄第七中学宣讲时,中途突然停电,她和法官苏渝涵、检察官张敏在黑暗中为2000名学生讲了半小时如何处理父母关系等相关内容的案例故事,大家静静地听着,没有一人离场。
王丽娜说,在石家庄,越来越多怀揣热忱的青年女律师、女法官、女检察官加入进来,为“木兰有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水城木兰”:让法治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
“水城木兰”是迁安市打造的“木兰有约”法治宣讲地方品牌,法官司伟伟、检察官史文超、律师马岩是其中的成员。
马岩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一个自己记忆深刻的故事:一次反家暴宣讲结束后,商场女工李梅(化名)哽咽着倾诉:“老师,你们刚才讲的案例我都遇上了。”原来,李梅的丈夫酗酒成瘾,对她也从最初的推搡辱骂,逐渐演变成棍棒相加,时间长达8年。
“我们深受触动,一场普法宣讲改变了这名妇女对自身遭遇的认知,让她鼓起勇气主动维权。我们现场组成了维权小组,耐心倾听李梅讲述,帮助她整理了手机里的伤痕照片、施暴工具、医疗记录和求助聊天记录等证据,构建起完整的证据链条。”马岩说。
后来,李梅提起了离婚诉讼。立案后,马岩依据法律规定,为她量身定制了多套解决方案,以保障她和孩子的切身利益。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男方无可辩驳,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和平分手。
“现在,李梅工作稳定,带着孩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的普法让法律条文有了温度,给了受害者挣脱枷锁、重塑人生的坚实力量。”史文超说。
司伟伟介绍,“水城木兰”的成员强化交流合作、定期开放法庭、分享成功案例,培养以妇女骨干为主的“巾帼法律明白人”。这两年又将未成年人普法宣传作为重要宣讲主题,先后110余次进校园,为5万多名中小学生上法治课。“未来,我们将继续通力合作,让家庭更和睦、孩子更安全、社会更和谐。”司伟伟说。
“荷言悦色”:坚守纯净,传递温度
在衡水市“荷言悦色”的组合里,李艳阳来自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刘秀蕊来自衡水市人民检察院,刘宇航来自河北仁浩律师事务所。
“‘荷言悦色’是我们的名字,更是我们的初心。荷花,坚守纯净,正如我们对法治的执着;悦色,传递温度,我们愿以温柔的语言,将法律的力量化作春风细雨,滋润每一个干涸的心田。”刘宇航说。
刘秀蕊讲了下基层宣讲中的一件事。有一次在社区开展普法活动,结束后,一位女士一直没有离开,刘秀蕊便上前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对方犹犹豫豫地说,自己姓王,之前工作时被机器碾伤,被认定为十级伤残,离职时所在公司向其支付1.56万元后,便以各种理由拖延她申报工伤待遇。“我听说‘木兰有约’来讲课,赶来问问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王女士一边说,一边伸出了手,伤疤触目惊心。
宣讲团见此情形立即向王女士讲解了相关法律政策,指引她收集证据,并帮助其将相关线索移送检察院,检察院决定支持王女士进行仲裁。最终,王女士与公司达成和解协议,最终拿到了剩余的工伤赔偿金。
每一场宣讲,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答疑,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李艳阳说:“我们要把印在纸上的条文,化作千万道温暖的光,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