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 钟鑫媛 林 芸 图片由南湖区残联提供
“小朋友们喜欢吃冰激凌吗?”“大家都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呢?”7月7日下午,南湖区残联会议室内洋溢着温暖与期待,2025年度“艺启成长,筑梦未来”特殊儿童夏令营在充满童趣的互动中温情开营。15名“星星的孩子”在家长与拾星者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陪伴下,正式踏上了一场艺术疗愈与能力发展之旅。
开营第一课,由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理事沈小平老师以绘本《太阳想吃冰激凌》为媒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想象之门。课堂超越了静态阅读,沈老师巧妙地运用角色扮演与延伸手工活动,引导孩子们沉浸于故事世界。这堂精心设计的艺术疗愈“破冰课”,为孩子们漫长的暑期注入了第一抹亮色,也为后续的深度疗愈奠定了情感基础。
多维通道激发潜能
专业浸润滋养心灵
在今年的夏令营中,每一项活动设计都饱含专业匠心与温暖期待,艺术在此绝非点缀,而是成为打开特殊儿童感官世界、促进认知发展、提升社交能力的核心通道。
专业美术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主题绘画创作,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内心的安全岛,抽象的线条和奔放的色彩在画纸上自由流淌,勾勒出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每一幅看似稚拙的作品,都藏着一个独特的童话宇宙。
新增设的音乐疗愈课程是本年度亮点,由专业康疗师精心设计。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老师温柔地引导孩子们使用易于操作的乐器,发出轻柔、有规律的声音。音乐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安全的情感宣泄与情绪调节空间。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周三声乐课和周四非洲鼓课的热烈。声乐课上,孩子们在老师耐心引领下学习歌曲《世界赠予我的》。从最初的吐字不清、音调不准,到能够跟随旋律哼唱,再到集体合唱时形成和谐的声音,孩子们的努力清晰可见。非洲鼓课程则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之火。尽管初始的鼓点显得杂乱无章,但在老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和清晰的指令下,孩子们努力倾听、模仿,尝试用鼓点回应。
贯穿始终的绘本阅读、角色扮演和安全教育活动,则在趣味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促进着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周一的绘本课和安全教育课,社工们运用色彩丰富的图画、生动的动画短片以及精心设计的互动问答,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内容。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为特殊儿童构筑了至关重要的安全认知基石。
研学行走拓宽视野
社会课堂链接温情
区残联与拾星者社工深知,特殊儿童的成长与融入,绝不能囿于教室的方寸之地。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体验真实场景,是促进其社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因此,精心策划的亲子研学活动成为本届夏令营的重头戏。
7月19日,一场名为“探秘巧克力王国·共享亲子甜蜜时光”的亲子研学活动,在夏令营期间率先举行,15组亲子家庭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歌斐颂巧克力小镇这座“甜蜜王国”。“歌斐颂号”观光小火车的汽笛声伴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缓缓启动。环线旅程中,窗外掠过的五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花灯景观,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仿佛将他们带入了一个童话与现实交织的奇幻世界。许多平日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被深深吸引,兴奋地指着窗外表达着内心的惊奇。
在巧克力能源厂,透过洁净的透明玻璃墙,孩子们好奇地见证了巧克力从可可豆原料到丝滑成品的奇妙“生命之旅”。近距离观察混合、研磨、精炼、凝固成型等一道道精密工序,不仅满足了好奇心,更是一次生动的工业科普。步入“可可神奇之旅”与“巧克力市政厅”,触摸可可豆的粗糙模型,聆听关于热带雨林和巧克力起源的故事,欣赏由巧克力制成的精美艺术墙,多感官的浸润让孩子们对巧克力的认识超越了味觉的甜蜜。
此次歌斐颂巧克力小镇的成功探索,为计划中的两次更大型亲子研学活动注入了信心。根据安排,孩子们将在社工与家长的陪伴下,前往上海曹鹏公益基金会,与那里的特殊儿童伙伴们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这种基于共鸣的连接,对于促进社交意愿、减少孤独感意义重大。另一站则是探访嘉兴本地富有特色的科普研学基地,在专业讲解和动手实践中,激发孩子们对科学、自然的兴趣,在行走中实实在在地拓宽认知边界。
特殊儿童天天(化名)的妈妈在巧克力之旅后感慨道:“普通夏令营很多,但专门为我们这样的孩子设计的、能让他们安心参与并真正有收获的太少了。像这次研学,孩子玩得开心,我们家长也看到他在陌生环境里的进步。听说还要去上海交流,我们特别期待!”
筑牢家庭支持基石
构建成长生态网络
本届夏令营的革新与深度,远不止于为儿童设计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我们搭建的不只是暑期课堂,更是让社会看见特殊儿童潜能的窗口,同时也是为这些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切实支持的港湾。”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项目在精益求精保障儿童活动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将构建和强化家庭支持系统提升至战略高度,开创了“儿童成长”与“家庭赋能”并重的双轨模式。
这一重大转向源于对特殊儿童家庭真实困境与迫切需求的深刻洞察。长期照料特殊儿童,家长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社会孤立感和养育技能不足的挑战。为此,区残联还将在8月16日联合新兴街道办事处、南湖区忆韵民乐团、拾星者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特别策划并推出《特殊儿童家庭的双向疗愈之旅》系列专题讲座。
理论知识之外,更设置了极具价值的家长个案咨询环节。资深心理咨询师和特教老师坐镇,利用活动间隙或专门时段,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咨询服务。针对孩子情绪行为问题、入学适应困难、家庭关系张力等具体困境,提供个性化的分析、策略建议和情感支持,相当于为每个家庭量身定制了一份“支持指南”。
“这样设计,既能让家长在交流中直观了解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进步和表现,也为家庭间分享宝贵经验、倾诉心声、建立情感连接提供了天然平台。”区残联相关负责人阐释道,“这实际上间接而有效地实现了我们‘为家长提供喘息支持’的初衷。”
上一篇:指尖对决!一张图纸的“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