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游客遇险可拨打110或119
创始人
2025-08-05 02:22:20
0

    关注防汛救灾之动态

    本报讯(记者  李晓萌)受高空槽和副高共同影响,8月4日北京迎来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市气象台已于8月4日13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计最强降雨集中在4日18时至5日5时,其间部分地区6小时降雨量可达150毫米以上,个别点200毫米以上。

    受降雨影响,市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同时本市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积水内涝橙色预警和山洪灾害橙色预警。

    在一级应急响应期间,请市民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出行人员关注出行提醒,遇有积水路段请勿涉水行车,不要在低洼路段和区域停放车辆。请企事业单位除保障城市运行、民生服务等外,非必要不要求员工到岗上班。停止有组织的文旅活动和文化艺术培训、室内外体育赛事活动及体育运动类培训活动,并做好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学校停止全部线下教学活动和野外教学活动,培训机构停止全部线下培训活动,妥善安置、安全转移相应滞留人员。在建工地停工,及时转移、妥善安置相关工地人员。停止涉山涉水户外旅游,关闭所有景区、公园、林场,民宿和民俗户停业,游客疏导劝返,并做好受威胁游客疏散避险。重点危险区域和主要抢险救援道路将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必要时将采取地铁、公交停运措施。涉及山区地质灾害沿线和途经洪水区域的火车将及时采取停运、折返或迂回等措施。

    请山区险村险户、滞留游客、城区危旧房屋、低洼院落等受威胁人员,要服从安排尽早转移,避险转移后未经允许不得返回,遇有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或119。

    从全国范围看,本周北方依然维持多雨模式,两轮降雨过程无缝衔接。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沈雨旸表示,这两轮降雨将分别出现在8月4日至6日、7日至9日,具有影响范围广、局地累计雨量大等特点,部分地区降雨时还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第一轮降雨昨天已经开启,主要影响华北一带,山西东部、内蒙古中东部、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明后两天主雨带将逐渐向东向南推进,河南、山东中北部和西部、辽宁东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7日,第二轮降雨将从宁夏、内蒙古河套一带发展,之后雨带东移南压影响华北、黄淮、东北等地。

    气象部门提示,北方本周两轮降雨过程与前期多雨区重叠度较高,发生地质灾害、山洪、滑坡、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等各类次生灾害风险升高,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期,建议公众避免前往山区、河道等隐患区域活动。同时,请市民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尽量避免在强降雨、强对流发生时外出,确保人身安全。

    ·释疑·

    今年七下八上为何降水这么多?

    每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是“华北雨季”,也被称为“七下八上”。这段时间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前沿北推至北方地区,暖湿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于此,形成西北地区、华北到东北地区的主要降雨带。过去10天,西北至华北、东北一带降雨频繁,多地累计雨量远超常年,河北、北京等地还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受强降雨影响,多地遭遇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今年,华北地区雨季从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为1961年以来最早。7月以来多雨区北抬,华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降水偏多明显。7月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7个台风生成,其中3个登陆我国,比常年同期偏多1.2个;第4号台风“丹娜丝”于7月7日至8日先后登陆我国台湾和浙江,路径曲折、强降水范围广、雨量大;第6号台风“韦帕”于7月21日先后登陆广东台山和阳江,给华南地区和浙闽沿海带来强风雨影响。

    今年华北为何频繁出现历史级的超强降水?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介绍,由于“七下八上”期间冷暖空气对峙强度的不同,此时的强降雨主要分为“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两种不同的形态。而在一次暴雨过程中,两种类型的暴雨有可能同时或先后出现,累计的降雨量也就更大。

    “锋面暴雨”具有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夏季风为北方地区带来充沛的水汽,当伴随大范围明显冷空气作用时,冷暖对峙较为激烈,这些水汽将以大范围降雨的形式被消耗,被称为“锋面暴雨”。由于对峙的强度较为激烈,这种降雨的强度和影响范围通常也比较大。“暖区暴雨”通常具有范围小、突发性强、强度大的特点,同时也因预测困难,容易造成较大的灾害。当冷空气势力较弱或距离较远时,冷暖对峙较弱,夏季风输送来的大量的水汽就在北方部分地区不断堆积,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小范围的强对流一触即发。而形成这些对流的“扳机”,就包括地形对暖湿气流的抬升,以及海陆风、低空急流等,这种对流又称为暖区对流。

    不过通常一个对流单体的生命周期都不到一个小时,如我国北方夏季午后常见的热对流,往往只能形成分散的雷阵雨天气,并不能造成区域性的强降雨。但当大气环境处于特别适宜对流生长的强对流系统,并使其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不断生效更替,或者上游又不断有对流转移过来,就容易在一个地区形成长达数小时的强降雨,形成“暖区暴雨”,这就是“列车效应”。“暖区暴雨”更容易在山脉地形区和暖湿气流区发生发展。

    相对于大范围的“锋面暴雨”,触发“暖区暴雨”的信号,以及暖区对流能否长大变强、不断生消等信号比较难以捕捉,因而相对于“锋面暴雨”,“暖区暴雨”的可预报性会更低。

    文/本报记者 李晓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教师...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个客观存在,因此培优补差是教学工作不可少的一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培优... 一、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了意义;有了理想,奋斗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生活才会有...
最新或2023(历届)最新十八... 十八届第五次全会,是在重要时期,紧要关头,严峻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和纲...
连续作战不松懈 用心用情守护人...   本报讯(记者 范俊生 高枝)据气象预报,8月4日至5日,本市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4日,市委书记尹...
最新或2023(历届)幼儿园德... 一、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崇高的美德,是人们崇高思想和品德的源泉,是共产主义觉悟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