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云远去,江河万古 | 新京报快评
创始人
2025-08-04 20:51:15
0
▲许倬云生前照片。图/IC photo

“当时我不过才8、9岁,知道他们要去打‘国仗’,所以小孩变大人不是年纪,而是心境。”

这是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微博上留下的最后的话,记录了80多年前,他在湖北沙市看到一队年轻的川军,奔赴台儿庄战场。

10天后,2025年8月4日,95岁的许倬云先生告别人间,也给我们留下了《万古江河》《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现代文明的成坏》等重要著作。

作为当代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许倬云先生也像许多老一辈读书人那样,身上汇聚了三种特质:家国情怀、大问题意识以及济世的使命感。

那一代学者生活动荡、求学艰难、信息闭塞、缺乏支持,为何仍能有所成就,相比之下,今天各方面条件好了这么多,却少有大师?从许倬云先生的成长之路中,可见端倪。

许倬云先生一出生便罹患四肢萎缩,仅百万分之六的几率,竟落在他的头上。许倬云先生6岁前无法动弹,7岁才能坐上椅子,他说:“我从小就必须学会忍耐,在哪个角落都能随遇而安。”

7岁时,日军全面侵华,一次敌机空袭,炸死了许倬云的玩伴,“上午,他还和我们一起玩过;晚上,他已变成一堆模糊难认的残骸。这是第一次,我忽然发觉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如此之易于跨过去,又如此的难以跨回来”。很长时间,许倬云先生无法走出心理阴影。

然而,“惊涛骇浪”中仍有温暖:一次空隙,一位陌生人见许倬云是小孩,便将他拉在身下,替他挡日本飞机扫射的机枪子弹……

学者陈礼荣写道:“有生以来,见到如此残酷的人生场景,从而唤醒了一名7岁孩童身上的家国情怀,影响了许倬云一生的治史方向。”

许倬云先生自己也说:“‘战乱’两个字给我留下了抹不掉的阴影,抗战期间我和一般百姓的接触,使我和一般知识分子理解的中国不一样……就像知道饥饿后对每粒米的珍惜就不一样。”

直到高一,许倬云才第一次进学校,大学毕业后,考中“李国钦奖学金”第一名,有望出国留学,但李国钦生前遗嘱有规定:获奖者必须身体健全。胡适先生听说后,四次登门请华侨徐铭信资助,徐重理轻文,最终碍于老友的面子,捐了1500美元,约定下不为例,许倬云先生因此得到深造的机会。

苦难时代中,人性恶会激荡,但人性中自我牺牲、理想主义、奉献精神也会逆风飞扬。正是在李济、傅斯年、钱思亮、胡适等前辈们的无私关照下,许倬云先生渐渐理解,读书人不能以做一个专业人为满足,而应以“入世,淑世,济世”的精神回报社会,以学问为国家民族服务。

随着生活条件日渐改善,今天的学术却渐成谋生工具,少有人再去思考研究的意义。没有对苦痛的直接体验,所以看不到他人的牺牲与付出,渐渐丧失了被感动的能力。而人人都成孤岛,被当下的浮华所迷惑,世界还能变好吗?

许倬云先生多次提醒,今天的学生太专一,研究课题都是过去给的,不是新找的,且生活和学问是切开的,应回到生活中去。

许倬云先生晚年著书,本本都饱含着深情。在著名的《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演讲中,先生提醒我们:专家型的人才正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够把专业跟社会、国家、世界发展的命运联系起来的人却越来越少;人文与社会科学学者不仅应该成为学术上的专家,更应该思考世界的命运、社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读书人终当有益于世界,因为个人的命运与时代和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

许倬云先生已逝,但他95年人生沉淀下的智慧将衣被后人,非一代也。

撰稿 / 唐山(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何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康泰医学自然人股东王桂丽拟减持... 8月4日,康泰医学公告,自然人股东王桂丽计划在2025年8月25日至2025年11月24日期间,通过...
从“避暑客”到“新居民”|贵州...   当夏日的热浪席卷全国多数城市时,贵州的清凉之地正迎来一批批特殊的“候鸟”,他们带着对舒适生活的向...
中国共产党员最新或2023(历... 敬爱的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
能辉科技高管罗联明拟减持2万股... 8月4日,能辉科技公告,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罗联明计划在2025年8月27日至2025年11月26日...
预备党员最新或2023(历届)... 敬爱的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