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日的热浪席卷全国多数城市时,贵州的清凉之地正迎来一批批特殊的“候鸟”,他们带着对舒适生活的向往,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在这里开启长达数月的避暑康养生活。
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贵州已成为候鸟式养老的热门目的地,让无数老人在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夏日天堂。
六盘水风光。尚宇杰摄气候禀赋:清凉贵州的天然引力
8月2日,在六盘水中国凉都生态养生苑里,一场热闹的聚会正在进行。来自四川南充的73岁老人何永棣,正与近百名四川友人欢庆八一建军节,他们中有不少人已经在六盘水购置了房产,每年5月至国庆前后,这里便是他们的避暑家园。
作为最早一批迁徙到贵州的“候鸟”,何永棣至今记得2017年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震撼:“电视里说这里是中国凉都,我带着怀疑来,结果一下火车就被19℃的风留住了。”
这位来自四川南充的老人,如今已是六盘水的“荣誉市民”,不仅在当地购置了房产,还成了贵州候鸟式养老的义务宣传员,每年都要组织数十位同乡前来避暑。
“这里的夏天不需要空调,晚上睡觉要盖薄被,要我说,夏季养老到贵州,真是顶呱呱。”何永棣的话,道出了贵州吸引“候鸟”的核心密码——全省夏季平均气温23℃,森林覆盖率63.3%,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6%,这样的气候条件在全球同纬度地区极为罕见。
到贵州避暑的两位老人在住所走廊唱歌这份清凉,让贵州在《2025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中大放异彩:六盘水蝉联榜首,贵阳、遵义跻身前十,全省6个市州上榜,占比近两成。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养老行业研究团队首席专家、教授罗守贵指出,云贵高原1000-2000米的海拔,恰好形成“天然空调”,既避免了高海拔的缺氧,又规避了低纬度的闷热。这份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让贵州成为全国唯一以“气候”为核心竞争力的康养目的地。
医养融合:从避暑到疗愈的全链条服务
正是这样舒适的环境和“候鸟”们的亲身体验传播,让更多老人选择来到贵州。而贵州不仅有宜人的气候,在医养服务上的贴心周到,更让老人们住得安心。
在六盘水康伦医养中心的中医理疗室,65岁的浙江老人张黎霞正接受中医治疗。她患有甲状腺结节多年,往年夏天只能困在空调房里,如今却能在贵州的青山绿水间接受系统治疗:“这里有专业的老中医坐诊,中药泡脚、针灸推拿等项目都有,比在老家方便多了。”
理疗结束后,张黎霞沿着回廊散步,感受着六盘水夏天的惬意。老人口中的康伦医养中心是一家集“一级医院、中医理疗、康复理疗、营养餐厅、康养酒店”为一体的现代化“医养康”综合体机构,该机构与水矿总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依靠专业医疗团队运营医养模式。
“候鸟”老人们在康伦医养中心艾灸泡脚该模式正是贵州医养融合的部分缩影。在这里,老人们既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又能在舒适的环境中疗养,真正实现了“医”与“养”的无缝衔接。
据统计,截至去年,贵州已累计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2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家、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2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76个。这些便捷的医疗服务,将为老人的康养生活减少更多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2022年,贵州正式发布《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全省康养项目需融合医疗、养生、文旅等至少3类服务,标志着贵州以系统化布局推动候鸟式养老服务全面升级。
社区共生:候鸟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完善的医养服务让老人们在贵州住得安心,而与当地社区的深度融合,则让老人们的养老生活充满了温暖滋味。
在安顺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里,70岁的林英捷正与朋友在村里散步,这位来自长沙的退休老人,已连续13年在安顺避暑。
“现在长沙已经快40℃了,这里太凉爽了。”林英捷介绍,早晨起床后还要穿一件外套才行。
这些年,在林英捷的介绍下,已有300多位长沙老人到大坝村避暑。而大坝村也在“候鸟经济”的带动下,通过“民宿+农业+文旅”模式,将闲置农房改造成康养民宿,带动村里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林英捷和好友散步。周强摄2023年,发展康养产业首次写入《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贵州明确重点发展避暑康养、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旅居康养、森林康养六大产业。
?在政策催化下,各市州打出特色品牌。贵阳市和安顺市靠着黔中城市群,建成黔中国际康养中心和全省的康养集散地,让更多人能来贵州康养;遵义重点发展红色文化和森林康养;黔西南发展运动康养;六盘水侧重避暑旅游和气候康养;黔南州、黔东南州则发展民族医药康养和生态康养……
数据显示,去年贵州避暑康养产业带动消费超百亿元。
在贵州,候鸟式养老已从单一避暑功能迭代升级,形成集自然疗愈、文化沉浸、社群共建于一体的复合型养老生态。未来,随着更多智慧康养设施的落地、跨区域服务网络的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候鸟”老人发出“到贵州养老顶呱呱”的赞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 莎
一审:洪英杰
二审:汤成伟
三审:熊 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