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当国内支付市场陷入“存量困局”,一场围绕全球牌照、本地化能力与合规壁垒的出海竞赛,正在上演。
8月3日,移卡宣布日本子公司获得日本支付机构资质,可在当地开展线上线下扫码收单业务,这也是该公司在海外支付布局的又一突破。自2021年开始探索海外市场以来,移卡便积极申请各地牌照,先后获得香港MSO、新加坡MPI、美国MSB、美国MTL等支付牌照和相关资质,加速布局海外支付牌照。
事实上,出海是支付业近年来布局的重点。包括PingPong、连连等头部玩家,早已加入海外牌照竞速场,这场出海之战,在白热化的竞争趋势中,正从“资质争夺”演变为“生存能力”的全方位较量。
移卡获得日本支付机构资质
支付行业海外布局消息不断。8月3日,香港上市公司移卡发布公告称,旗下日本全资子公司YeahPay Japan获日本经济产业省批复,取得相关AOC合规证书,具备在日本开展线上线下扫码收单业务的资格。
这是移卡2025年继获美国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牌照后,在海外支付领域的又一突破,标志着移卡全球支付版图的进一步扩张。
根据日本政府公布的2024年度支付数据,2024年日本非现金支付比例达到42.8%,在各支付工具中,信用卡支付仍然占据最大份额,为79.3%;扫码支付作为日本增速最快的支付工具,2024年同比增长26%,占整体支付的比例为13.2%。
移卡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此次通过“信用卡号码等合同缔结业务者”注册以及取得AOC合规证书,体现了日本监管部门对移卡产品服务、数据合规、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对公司综合实力的认可,同时也为移卡在日本开展支付业务奠定了合规基础。
业务开展上,公告披露,移卡基于现有业务基础,与投资企业深圳市富匙科技有限公司在日本已建立本地化销售和产品团队,将帮助品牌客户在小红书和大众点评海外版等国际平台,推进本地生活和到店电商服务的业务经验,逐步拓展更多支付及增值服务场景。
自2021年探索海外市场以来,移卡已先后获得香港MSO、新加坡MPI、美国MSB、美国MTL等支付牌照和相关资质,全球支付版图逐步成型。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移卡海外业务全年交易量超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5倍,移卡相关负责人透露,后续还将通过提升不同业务线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强化当地的商业化能力,为更多国家以至跨地区的商户,提供数字化商业赋能解决方案。
支付出海白热化
各家动作频频,支付业已然开启了一场出海竞速。
近年来,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渐趋饱和,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攀升,支付费率持续下滑,利润空间遭到大幅压缩。在此背景下,众多支付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试图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从行业整体来看,其他支付机构也在加速海外布局。例如,截至2025年6月,PingPong已获得60+全球支付牌照和许可,持牌范围涵盖中国、美国、欧盟、英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核心贸易往来区域。
在欧美市场,PingPong仍在持续突破。最新的消息是,8月4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8月,PingPong成为首批支持Wero(欧洲支付倡议组织)交易的亚洲支付机构,“待Wero企业端服务于10月上线后,PingPong将为出海企业提供统一、即时的泛欧支付解决方案,触达2.5亿欧洲用户,助力企业高效拓展欧洲市场”。
另一玩家连连数字,同样建立了由65项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组成的全球支付牌照布局,覆盖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多个市场,在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提供服务,并支持使用超过130种货币进行交易。截至2024年底,连连数字全球支付业务总支付额达到人民币2815亿元,同比增长63.1%;全球支付业务总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23.1%。
“在业务方面,贸易数字化趋势下,不光只是B2C,还包括B2B、服务贸易都有巨大的市场和空间。因此,接下来在B2C的基础上,连连数字也会加大对B2B、服务贸易等业务的布局。”针对下一步出海扩张目标,连连数字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三步走拓展战略,一是先出海,二是布局东南亚,第三步则是对中东、拉丁美洲、非洲等市场进行深度辐射。
“我们也在围绕出海企业多元布局的需求,加快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布局。”PingPong相关负责人同样说道。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支付机构密集出海,在拿牌方面动作频频,表明支付机构的国际化战略正稳步推进,背后由国内支付竞争日趋激烈、跨境支付毛利率优于国内等因素共同推动。
从支付出海路径来看,“先拿牌照、再拓市场”的策略被支付机构广泛认可,主要是因为牌照业务能够有效缓释当地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
“这一策略可能会成为许多支付企业的首选,以确保合规性和降低运营风险,不过也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环境差异较大。”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说道。
从牌照获取到“生态博弈”
支付机构积极出海,背后是跨境电商等行业蓬勃发展带来的巨大支付需求。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海外业务发展并非坦途。在众多难点中,合规问题首当其冲,另在海外落地本土化业务同样挑战重重。
此外,目前还有不少支付机构也在观望海外业务,随着大量企业涌入海外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支付机构需要在价格、服务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才能脱颖而出。
“个人认为从去年开始再出海已经晚了,错过了最佳时机,最大的需求市场是跨境出口电商,市场已经被头部机构占据,商户已经形成使用黏性。”王蓬博直言,支付机构谋求出海,一方面尚需时间进行合规,比如牌照等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需要开发新的市场,难度更大。这一点从一些后来者布局海外的数据也能看出,和国内业务相比,出海的体量和利润都很小。
事实上,因为各地对支付牌照的监管要求、数据保护标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存在差异,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合规挑战。此外,各地文化差异、用户习惯也不尽相同,都会增加其在当地运营的难度。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支付机构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深入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并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以贴合当地市场需求。”王蓬博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牌照并进入海外市场,竞争肯定更加激烈,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变化。
苏筱芮也提到,国内支付机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拓展业务,既会面对当地已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也需要不断深入了解当地支付习惯与偏好差异,还需要建立强大的本土管理团队与地推团队。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出海步伐加快,海外市场的竞争会比之前更加激烈。建议机构密切关注当地政策,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围绕不同海外市场的商户特征、客群需求等,打造与当地相适配的支付服务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