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纠纷看似是家长里短,实则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家事纠纷呈现出财产争议复杂化、涉未成年人案件占比不断升高等新特点,西安未央法院民事审判四庭聚焦家事审判 “修复家庭关系、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目标,创新推出“234”家事解纷工作法,推动家事纠纷化解从“定分止争”向“案结事了人和”转变,用柔性司法守护万家灯火。
双核驱动
以“和”破局,一揽子解纷
以“和为贵”和“一揽子解纷”两个核心目标为驱动,通过全程调解、柔性司法引导当事人理性沟通,着力修复家庭关系。针对家事纠纷关联性强的特点,将离婚、抚养、财产等关联争议“打包处理”,避免拆分诉讼导致的矛盾激化,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同时有效减少了衍生诉讼。
三阶段推进
分步施策,精准破题
庭前温情修复
建立“法院+妇联+社区”多元调解网络,引入专业家事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运用柔性手段,帮助当事人平复情绪,建立理性对话基础。自2017年家事审判改革以来,调解员参与调解离婚案件8000余件,调撤率常年保持在35%左右。
诉中精准裁判
聚焦家事纠纷 “事实认定难、权益平衡难” 问题,以“柔性调解” 与 “刚性裁判” 有机衔接,通过“三查三评”——查家庭关系、查财产状况、查子女成长环境,评抚养能力、评家庭稳定性、评子女意愿,对夫妻共同财产、债务进行详细核查,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既保障司法公正,又彰显司法温度,对确需判决的案件,运用人身安全保护令、财产申报令等“四令一书”制度,维护当事人权益。2025年以来,共制发人身安全保护令7件,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18件,离婚证明书15件。
判后回访答疑
建立 “调解/判决—跟踪—反馈”长效机制,围绕抚养费履行、探视权行使、子女生活适应等关键环节,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形式,确保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履行到位,做好家事审判的“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四维赋能聚合力
以专业筑基,以温情织网
以“专业护航+温情浸润+多元共治+源头预防”四维赋能聚合力,打造家事解纷新范式。
专业护航
组建由资深法官、调解员、心理咨询师构成的专业团队,建立“法律+心理+社会”三方评估体系,实现家事纠纷化解精准化、个性化。
温情浸润
通过设立共享调解室、家事诊疗室、圆桌法庭等特色空间,以温暖的环境消解对立,同时借助心理评估、心理疏导等手段修复家庭成员情感关系。
多元共治
联合妇联、基层调解组织、民政、公安等单位,以“调解优先、全程修复、多方协作”凝聚更多社会力量,推动形成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源头预防
采取“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模式,依托“‘未’法而来·法官释法”法治文化品牌创建,通过以案释法、法治剧场、法官讲堂等多种普法形式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相关法治宣传,推动纠纷化解从末端处置向前端预防转变。
作者| 任瑞鑫
编辑| 李娟
责编| 郑黎波
主编|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