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提出应对金属疲劳的新思路
创始人
2025-08-04 18:22:22
0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自然·材料》杂志4日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金属疲劳的观点文章。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系统梳理了金属疲劳研究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并针对极端环境下金属及合金材料容易“累坏”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为未来设计更“抗累”的材料指明了方向。

金属疲劳是指金属材料在反复受力后,最终被“累垮”断裂的现象。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破坏者”,严重威胁着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等领域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行。虽然人类研究金属疲劳已近两个世纪,但它依然是材料科学中最棘手的难题之一。

“特别是在深空探测、深海开发、核能系统等极端环境下,材料反复受力且受力方式复杂多变,它的疲劳行为变得非常难以预测,更容易突然出事,造成严重后果。”文章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磊介绍,更麻烦的是,现在新材料层出不穷,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过去应对金属疲劳的传统方法也面临新挑战。

要突破当前金属疲劳研究遇到的瓶颈,文章强调需从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两个维度同时发力。一方面,科研人员要深入开展基础研究,重点搞清楚那些结构特别复杂的新材料在反复受力下的基本表现,弄明白它们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累坏”;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人员要聚焦实际应用,重点研究现有的金属材料和设备在真实复杂环境下的“疲劳”问题。比如,当材料的受力方向不一致、变来变去时,它会怎样?在高温、严寒、强辐射、腐蚀等恶劣环境下,它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和损坏规律。

“特别关键的是,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只靠老思路,需要融合材料设计、先进制备技术、高精度表征手段及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等跨学科方法。”卢磊说,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式,不仅能帮我们开发出既抗疲劳又比较便宜的新型金属材料,更有望革新极端环境所用金属材料的设计理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欧盟暂停针对美国关税的两项反制...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当地时间4日,总台记者获悉,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当天表示,根据欧盟与美国达成的协议,...
大气不稳定性越强,可预报性就越... 每经记者|丁舟洋 王紫薇    每经编辑|段炼 陈俊杰     近期,多地酷暑难熬...
笛卡尔以 4000 万美元收购...   供应链软件提供商笛卡尔系统集团(Descartes Systems Group)宣布,已收购基于...
许倬云晚年更多撰写大众历史读物 #许倬云勉励年轻人创造太平安定世界#【#许倬云晚年更多撰写大众历史读物#】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
5人死亡!福建省安委会挂牌督办... 转自:宁波晚报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网站8月4日公布《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通知书(福州长乐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