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弃非 摄
今日(8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即将于近期出台70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涉及22个改革领域,以进一步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品牌。
成都发改委副主任向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比起此前各地更倾向于自上而下地推进营商环境各项改革,此次成都建立“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工作体系,将更聚焦企业自身需求,而这些需求来自成都对近一年“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以下简称“进解优促”)工作收集的3.8万个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和梳理。即将发布的70条措施,正瞄准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回归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这八个字上来,“有需必应”体现了政府主动作为和精准服务,而“无事不扰”则体现了边界意识和对市场规律的尊重。据向彬所说,在第一批次措施发布后,接下来,成都还将常态化推动“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工作,根据企业需求不断推动政策更新。
近年来,成都加速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以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助推企业轻装上阵、专心经营。总的来看,两项工作格外引人关注——据向彬介绍,去年以来成都不断推进的“进解优促”工作是总牵引,去年11月成立的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则是重要阵地。
基于两项工作,成都进一步细化成三个层次,递进式、体系化地推进“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工作。
其中,第一个层次是通过构建常态化的政企交流沟通形式,收集和掌握企业各类需求,并解决一般性问题;第二个层次是针对企业所反映的共性问题,责成相关部门深度调研、并总结为下一步工作的举措;第三个层次是针对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以改革手段进行攻坚,从而形成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闭环”。
此次即将发布的70条措施,正是意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据向彬所说,根据对企业需求的画像分析,排在前列的几项需求包括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公平参与、政策支持和减少打扰等方面。
比如,针对“降低成本”,成都将把更多小微企业纳入融资推荐清单,部分产业园区还将开展“园区秒贷”。
再比如,针对“政策支持”,成都将推动市级管理权限依法依规有序下放,向园区差异化精准授权。通过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涉企数据“免填报”等举措,优化审批服务。通过惠企政策服务,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总而言之,就是将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
除了满足企业之所需,成都还向前再迈出一步,通过“刀刃向内”、流程再造,在保障安全的同时简化涉企检查事项,还给企业安心经营的环境。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一码检查”。据向彬介绍,成都将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一码检查”,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
“一码检查”是成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创新改革举措。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一个二维码整合多项企业检查内容,从而破解企业长期反映的监管痛点,实现监管精准化、高效化和“无事不扰”。
据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可介绍,“一码检查”能破解三类监管问题。一是破解“检查多、频次高”的问题,从过去的多头检查转变为如今的一码统管;二是破解“检查标准不一”的问题,将能更好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三是破解“低风险企业无差别监管”的问题,让监管更精准不“乱码”。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涉企综合监管平台已接入检查事项700项、检查要点3737个。截至6月30日,成都累计检查1.66万次,实施联合检查287次,重复检查预警334次,企业评价的满意率99.74%。
李可指出,下一步,成都还将在减少对企业打扰的同时,进一步主动延伸服务触角,探索企业行政指导预约机制,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行政检查资源,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发展,为企业的经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