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4日讯 在官路水库施工现场,随着安全员一声哨响,吊车挥舞长臂,将一块重达170公斤的预制混凝土联锁块,稳稳放在大坝内侧的斜坡上。
巨大的迎水面壁上,一块块联锁块之间环环相扣又留有缝隙,就像搭积木一般整齐地附着在大坝上,如同给大坝穿上一层坚实的铠甲。
眼下,官路水库围坝填筑工程正向着最后的“封顶”冲刺,与此同时围坝护砌工程加快了施工进度,进入大坝“装修”阶段。
记者从市水务管理局获悉,目前官路水库工程围坝填筑、引黄济青连接线、泵站工程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98%、92%、86%,累计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68%,计划主体工程年内完工。
“以前我们建设水库,迎水面多用石头砌筑,但这次采用混凝土预制联锁块铺装,是近年来平原水库护砌的推广工艺,比传统浆砌石具有节约高效、耐久稳固的特点。”围坝一标段项目部施工技术负责人苏中介绍,一块联锁块重达300多斤,吊装的同时还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找平、拼缝等工作,一辆吊车每天大概也就能装250块左右,而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迎水面壁单元就需要8000块。
工程量如此之大,为什么不选择传统浆砌石的方式呢?“官路水库围坝全长12.69公里,最高处24.4米,如果采用浆砌石,需要的石材量巨大,周边石材开采有限,不利于生态环保,更重要的是传统浆砌石工艺护砌无法形成柔性联锁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苏中表示,使用联锁块铺设护坡,具有可伸缩性,既耐久稳固又具有柔性。
据悉,官路水库正在施工的大坝联锁块护砌工程,是目前行业内在建水利工程中单块体积、重量和精度最大的联锁块护砌项目。
站在施工现场,高达20多米的水库围坝显现出雄伟的气势。水库占地面积约13.5平方公里,近乎半个市南区的大小。官路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现场管理组工作人员介绍,官路水库是山东省近年来建设的兴利库容最大的水库工程,最高蓄水位28.8米,最大蓄水水深约21.5米。
这么大体量的水库如何做到防渗呢?
“对于水库建设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防渗工程,我们通过三重防护极力做好水库防渗,尽可能减少调蓄水源外渗。”现场工作人员拿出大坝剖面图详细介绍水库这一工程。
首先水库库底防渗主要靠底部岩层,坝底内侧向下深入10多米,筑造一圈约60厘米厚的混凝土防渗墙,与底部岩层无缝衔接,而在坝体迎水面一侧铺上土工膜、沙石以及联锁块等,形成从内到外、由上到下的全闭环防渗体系。
随着一层层土料被压实,大坝已“生长”至20米高。目前围坝填筑工作累计完成2000多万立方米,占总量的98%,已基本实现围坝全线合龙,施工重点任务转向围坝护砌等,其他如电力外线、变配电、信息化、机电设备安装等专业工程同步实施推进。
官路水库工程总投资91.4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围坝、入库泵站、青岛出库泵站、高密平度出库泵站、泄洪放空洞、墨水河及顺溪河改道工程、引黄济青连接工程、管理设施及信息化工程等。开建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占总投资的68%。水库建成后,年调蓄水量可达5.8亿立方米,将与棘洪滩水库一起构建起“双渠双库”客水调蓄架构,大大提升青岛市乃至胶东半岛的水资源统筹调配、供水保障和战略储备能力。
记者从市水务管理局了解到,官路水库输配水一期工程涉及的77项前期任务已全部完成,高新区原水管线段已进场开展施工有关工作。输配管网一期总长约128公里,要穿越6次铁路、33处公路、21次河道,还要建设水厂、泵站等,按照要求三年内完成整个工程建设。
今年以来,市水务管理局全力推进水务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水务系统重点在水源及输配水、城乡供水保障、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及防洪排涝、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领域推进实施107个水务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水网格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文/图)
责任编辑:孙源熙
(作者: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