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青岛港挺起国际航运中心“脊梁”
创始人
2025-08-04 10:57:46
0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近日,《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发布,青岛首次超越东京和釜山,全球排名从第15位升至第13位。此次进位,既是山东港口青岛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引擎”的使命担当,更是青岛举全市之力谋篇布局的战略成果,生动诠释了港口与城市的同频共振。

纵观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无不凭借各自腹地资源和政策禀赋,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对于青岛而言,依托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港城融合”模式,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青岛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和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离不开港口“核心引擎”的协同发力;港口同样以城市作为依托和后盾,通过深度融入城市经济生态、共享创新资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1%,集装箱量同比增长7.8%,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青岛港源源不断放大港口资源优势、提升集疏运效能、优化综合服务模式,显著提高国际航运规则制定、价格指数发布等领域的参与度,在全球航运格局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顶格推进 全要素赋能港口发展

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优势是港口,最大资源也是港口。

从最早的集装箱“西移战略”吸引马士基、伊藤忠等世界500强企业,到董家口港区服务临港产业,再到近期全球知名专业船舶检验和认证机构希腊菲尼克斯船级社亚洲总部落户青岛自贸片区,港口始终是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构建航运新生态的核心支撑。可以说,港口在青岛整个港航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最基础、最关键、最具驱动力的角色。

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中,青岛举全市之力、聚全域要素顶格支持青岛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和资源为港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6月,青岛高规格成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顶层谋划、高位推进,相继出台《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2025年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文件,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升为城市战略,从基础设施、航运网络、航运贸易等维度发力,推动青岛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加速转型。同年8月,《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重大项目建设随之进入优势发展期。

今年年初的山东省港口集团2025年世界级港口群建设(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上,青岛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齐聚现场,释放出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强烈信号。

此外,西海岸新区也与青岛港、青岛海关等部门创新建立港城联席会议制度,发布《青岛西海岸新区优化提升口岸营商环境白皮书》,推出涵盖口岸通关便利化服务、航运专业人才引进等17条务实举措,为港产城融合按下“加速键”。

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建光表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青岛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青岛港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岛港发展,给予顶格支持,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深入港区实地调研,现场解决青岛港发展的实际困难,这既是信任重托,更是激励鞭策。青岛港将坚决扛起这份担当,全力以赴助推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港航力量。”

优化服务 加速港产城融合发展

港口的发展绝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度依赖城市提供的空间载体、产业支撑、服务配套及制度环境。

7月1日,由青岛海关和山东港口共同打造的“山港通”智能转运新模式正式运行,这是青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又一创新实践。

首航船舶“山港烟台”轮满载精矿砂、橡胶、烟胶片等货物,从威海港出发,经青岛港中转后,出口至东南亚、欧洲等全球主要市场,集装箱疏运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全程无忧”。

现代港口竞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通道经济”比拼,而是成为包含产业集聚、口岸服务、制度创新等在内的综合竞争。

最典型的就是绿色燃料加注,全球主要航运中心都在发力建设绿色燃料加注中心。《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指出,船舶大型化、联盟重组、数字技术应用等正在重塑行业格局,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绿色燃料加注业务属于新兴行业,需要匹配相应的政策,以带动制备、储存、加注、应用等产业链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前移审批关口,对新型货种初步设计进行复核,在港口已有经营资质基础上,组织专家论证、安全评价评审、重大危险源评估等程序,探索增加新型货种审批的新模式,助力青岛港取得绿色甲醇货种作业资质。目前,青岛港依托6个3000立方米内浮顶储罐、1座万吨级泊位和1座5万吨级泊位,打造绿色甲醇船供燃料加注基地,可实现1000吨到50000吨级加注船舶靠泊。

港口、产业、城市互动互促的一系列硬核举措,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夯实了根基,让青岛港在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征程中底气更足。

目前,青岛港集装箱航线超过230条,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11条集装箱航线、5条海铁联运线路,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海铁联运箱量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一,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居东北亚之首,助力青岛连续四年稳居“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榜首。

项目建设 壮大港航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港口条件是国际航运中心的“硬实力”,青岛港这项指标稳居全球第二。

分析认为,港口的规模实力、运营效率、枢纽地位和辐射能力,直接决定了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网络中的位置和竞争力。为此,青岛进一步释放港口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开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局面。

今年以来,青岛港强力推进航线开拓、码头建设、效率提升、口岸优化,高质量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据统计,青岛港共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相当于再造一个青岛港。其中,前湾港区重点推进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保持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优势;董家口港区聚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交工验收、液体化工仓储工程(二期)投产运营,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拓展延伸……

在项目建设“火力全开”的同时,青岛港还依托港口优势助力招商引资,推动仓储、物流、加工等临港特色产业在青岛的集聚与发展。

7月24日,青岛港与国贸股份配矿合作签约暨开工仪式在董矿公司后方堆场国贸股份配矿基地举行,该项目将提升对非主流铁矿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为钢厂提供定制化配矿方案。

除国贸股份外,路易达孚食品科技产业中心、中储粮仓储、粮油基地等项目陆续入驻董家口港区,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有力促进了临港产业集群的壮大,也催生出大量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吸引涵盖港口运营、物流管理、金融贸易等在内的多领域人才落户青岛。

在航运金融层面,众多航运公司、货代公司、贸易企业围绕青岛港聚集,产生大量资金流动和金融需求,推动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服务创新。以大港港区源文化中心(市图书馆新馆)与商业配套项目为例,投资超10亿元,让工业遗产蜕变为市民文化会客厅,成为航运金融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以港为核,聚链成势,一幅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购物车”看新疆消费市场变迁 (来源:千龙网)从凭票排长队到指尖点全球,从绿蓝灰布衣到时尚潮流购,从“老三样”当家到“海陆空”齐全...
ETF主力榜 | 银行AH优选...        2025年8月4日,银行AH优选ETF(517900.SH)收涨0.64%,主力资金(...
世运会带火成都入境游 公园城市... (来源:千龙网)“太方便了!刷国际银行卡就能坐地铁,不用下载APP,也不用兑换现金。”在成都天府国际...
肥西医保多维度施策 提升民生保... 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4日电 (李本亮)肥西县医保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民众关心的医疗保障问题,聚焦...
ETF主力榜 | 红利低波ET...        2025年8月4日,红利低波ETF(512890.SH)收涨0.51%,主力资金(单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