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张晶 本报记者 赵修彬
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遭遇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冲击。乌拉特前金融监管支局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迅速统筹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投入抗汛救灾,全力协调解决受灾群众急难愁盼。“金融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灾情就是命令,我们全程跟进,就是要让受灾群众感受到金融服务的速度与温度。”乌拉特前金融监管支局党委书记、局长吕政言表示。
“我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发挥‘支局班子统筹—机构落实—全员参与’三级防控机制作用,确保金融服务不脱节。”吕政言说。该支局深入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西小召镇及三河湖等灾情一线成立临时联络办,实时掌握保险机构应对情况,落实服务保障等工作。依托“气象+金融”协同联动机制,实时推送雨情12条。
该支局严格应急值守,指定专人专岗24小时对接上级部门及地方政府工作安排,调度银行保险机构应急值班人员参与抗洪救灾。从预警传递到应急调度,用“零时差”响应筑牢第一道防线。
同时,乌拉特前金融监管支局统筹协调辖内中华财险、安盟财险、中原农险建立跨主体资源共享协作机制,通过联合组建应急查勘小组、共享无人机等勘查设备,显著提升查勘效率,确保受灾农户理赔流程快速推进。
该支局建立“定损结果复核+资金拨付审核+到账跟踪反馈”全链条监管机制,通过政府、保险机构、镇村三级对账,确保赔付资金精准直达受灾群众,为灾后恢复生产增强信心。“面对灾害,我们快速响应,完成60万元保险预赔付,捐赠农药、化肥、水泵等,认购滞销西瓜,调拨无人机开展飞防。保险姓‘保’,守护民生是使命,我们将持续以金融力量助力农户抗灾复产、共渡难关。”中华财险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支公司负责人张培军说。
“全旗1.6万户有贷农户受灾,涉贷金额30.55亿元。我们组织银行逐户摸底,决不让一户群众因资金卡壳。”吕政言说。
为破除服务壁垒,推动金融机构构建“窗口+队伍”双轨机制,乌拉特前金融监管支局推动设立“防汛金融服务窗口”,联动93名“金融副村长”组建“金融服务队”,深入受灾主体实地走访,精准摸排融资需求,定制专属信贷方案,确保资金“直抵受灾群众”。内蒙古农商银行乌拉特前旗支行行长陶发勇说:“我们充分运用展期、无还本续贷等纾困政策,为农户恢复生产和偿还贷款留出充足时间。”目前,首批477万元已直达21户受灾农户,为灾后复产按下“加速键”。
“贷款一到,马上重新种燕麦、萝卜、白菜、大葱等,这钱就是灾后复产的救命钱。”受灾村民刘志强说。
当前,乌拉特前旗灾后复产工作稳步推进,金融力量的持续注入让这片土地焕发重生活力。从预警响应“零时差”到保险理赔“加速度”,从信贷资金“精准滴灌”到金融服务“暖心守护”,乌拉特前金融监管支局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初心。“防汛救灾不是终点,助农复产才是关键。”吕政言表示,乌拉特前金融监管支局将紧盯受灾群众需求,推动保险理赔应赔尽赔、信贷支持应贷尽贷,让金融服务的速度与温度贯穿灾后复产复工全过程,为乌拉特前旗重拾发展动能、再赢丰收注入强劲金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