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通讯员 申小玉 王雨雯
去年将中国区总部落户园区的安迪苏,又与江北新区、浙江工业大学院士团队合作,共建生物合成产业创新研究院,合力攻关最前沿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领域;恩力动力落地固态电池及材料制造基地项目,布局建设千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固态电池及pack电池包制造生产基地;火热建设中的156亩新材料产业中试基地,16个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成果即将落地生金;整个园区,今年有33个重大项目齐头并进……
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二的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新气象扑面而来:重大项目建设马力全开、高端新材料项目接踵而至、研产贯通平台激发澎湃新动能。
今年以来,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深化“四大行动”,聚焦“六大重点”,全力推动产业跃迁,持续释放强劲发展动能,正加速从国内领先向世界一流新材料产业高地迈进。
塔吊林立下的“满满期待”
“到今年年底,进入建设高峰期,这里就会呈现千名工人热火朝天作业的景象。”站在项目现场,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江北一期)项目现场负责人戴锦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近期“进度表”:项目西北角去年年底已建设完成140米高的火炬塔;地基预处理的6万根水泥搅拌桩于6月20日完成,比原计划提前;7月17日,一级地下管线已开工;8月中旬,土建将全面开工,8月底工程预制桩施工结束……
这一总投资额高达百亿元的项目,分三个阶段建设,一期将在2027年1月18日完成机械竣工,当年5月就会出合格产品。
这是金陵石化公司延伸产业链,布局未来产业集群的重磅项目。金陵石化公司烷基苯厂占全国烷基苯市场份额的1/3,一众知名中外品牌的洗化用品中都含有“南京制造”。待新项目3期全部建成,金陵石化将形成国内首个涵盖石油原料至终端产品的日化新材料产业集群,预计年产值高达230亿元。
“长周期、次长周期设备已采购完成,一般周期设备采购工作已全面开展。”戴锦指着不远处的邻近企业解释,化工企业与一般制造企业不同,要建设的不是一座座厂房,待基建完成后,就将启动大型机械装置的安装。不久的将来,这片火热的工地就会矗立起一片银光闪耀的钢铁丛林。
新材料科技园内,纵横交错的钢铁巨构中“流淌”的是产业底气——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醋酸及衍生物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液体蛋氨酸生产基地以及全国主要的环氧及衍生物生产基地;世界500强和化工50强企业在园区占比近30%;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化工园区30强”榜单第二名。
另一新项目现场同样火热建设中。今年4月,恒河(南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15万吨/年高端卫生材料项目开工,目前项目已进入土建施工和钢结构安装阶段。据介绍,在新材料科技园和新区相关单位助力下,该项目从企业决策启动到完成相关审批手续,仅用时4个多月,跑出了重大项目建设的“最新速度”。
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使用裂解碳五、DCPD作为原料生产高端卫生材料产品,产品附加值高、竞争力强。投产后,恒河(南京)公司年营收将达到45亿元,将进一步强化江北新区的石化产业链优势。
瞄准“世界一流”目标,新材料科技园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招商引资,塔吊林立之下,是产业进阶的“满满期待”。
项目建设方面,为保障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等重大项目建设,新材料科技园多部门联动成立服务专班,围绕项目进度倒排关键节点,形成项目全流程、全链条服务机制;招商引资方面,今年上半年,园区已签约项目3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一批10亿元以上民企项目签约落地。
全力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
扎根新材料科技园17年有余的南京瑞固聚合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瑞固”),正经历深刻转型。
近年来,紧跟下游磷酸铁锂电池追求提升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的趋势,南京瑞固规划研发新一代高性能、多功能锂电池分散剂。从最初的低碳工程浆体助剂生产基地向新能源赛道转型,南京瑞固不断投入资源,升级研发实验室硬件、扩充研发团队,强化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能力。
去年下半年,南京瑞固在园区建成烷氧基合成和电池助剂研发实验室,具备了锂电助剂、泛半导体助剂、表面及低碳助剂的产品开发、评测、工程放大能力。当年底,二期年产3.25万吨功能助剂材料扩建项目动工,新增产能的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电池、泛半导体制程,助力客户提升过程效能和产品性能。
“新材料科技园团队善于倾听企业需求、把握产业趋势,例如在公司建设软包锂电池试验线过程中,他们多次快速响应,提供的帮助和支持精准高效。”南京瑞固聚合物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新方向——半导体功能型湿电子化学品研发,与化工名校天津大学共建创新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发力攻关半导体用超高纯材料制备、先进提纯工艺、功能助剂分子结构设计等技术,首批小试样品已进入下游客户应用评测阶段。
今年,江北新区发布《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提出构建“一港、一园、四基地、八街区”总体布局。新材料科技园肩负建设“长三角示范性新材料产业科创基地”使命,全力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材料产业集群。
去年启动的杏湖产业园,即是新材料产业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南京谊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产业园的纳米酶-益生菌联合制剂研发生产项目,由欧洲科学院及新加坡国家科学院双院士陈小元教授领衔,产品可高效清除活性氧,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在化妆品、保健品及炎症性肠病(IBD)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填补市场空白,项目全面达产后年营收预计超3亿元。
目前,包括灵犀动力机器人、华电固态储氢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已相继落户杏湖产业园,华纬科技车用新材料项目已进入试生产,在空天经济、新能源等新领域实现突破。
长江北岸,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新材料科技园,展现出别样的现代工业之美:沿道路排布的公共管廊在葱茏绿意中延伸,忙碌穿梭的各式物流车井然有序,智能系统操控的自动化设备在厂区内高效运转,人们印象中“黑大粗”的钢厂蜕变为风景宜人的旅游打卡地……
“工业之美”源于绿色——2024年,园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8%,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长江在园区的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国家、省、市断面达标率100%;7个例行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均优于V类标准,7个例行土壤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全部优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风险筛选值。
“关键一跃”澎湃创新动能
“我们对正在建设的中试基地充满期待!基地可以缓解企业中试资源紧张的难题,打通从‘研’到‘产’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新材料开发进程。”南京瑞固相关负责人直言。
中试(中间性试验),是实验室成果迈向规模化生产之间的“关键一跃”。据测算,科技成果经过中试后,产业化成功率会从30%提升至80%。更为关键的是,中试基地可以通过技术熟化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成为培育产业新动能的强劲引擎。
新材料科技园中试基地以“顶尖团队+颠覆性技术”为导向,已有16个项目落地,其中院士领衔项目5个。例如,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团队与安迪苏合作共建的生物合成产业创新研究院,联合攻关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前沿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院士领衔的南京格物研究院,落地化工材料制备原创新技术中试项目,专攻化工新材料的变革性、颠覆性的产业化成套技术。
中试基地建设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将于今年10月建成投运。基地规划建设16栋甲类中试厂房、1887平方米甲类和丙类仓库,并配套撬装中试区、智慧化管理平台、污水处理站、废气治理共享“绿岛”等功能区域。基地坚持建设、招商“同步走”,在完善建设手续的同时,积极引进优质项目,目前已储备中试项目60余个。此外,园区成立了涵盖技术、安全环保、市场金融等多领域专家的委员会,对拟入驻中试项目进行专业论证。
在江北新区“四大行动”引领下,新材料科技园全力推动研产贯通,持续激发新动能新优势。
去年4月,园区还组建成立南京江北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建立“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聚焦能源材料、光学材料、光电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具有行业领先水平、掌握产业前沿动向的顶尖人才和团队,打造新材料科研尖端营。
今年上半年,新材料科技园创新成绩单亮眼:研发成果落地转化9项,科创项目引进15个,扬巴、塞拉尼斯等4家企业创建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家企业入围培育独角兽,6家企业入围瞪羚企业。
澎湃的创新动能,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的坚定步伐,“加速度”建设的重大项目,书写着产业跃迁的新篇章,塑造着产业高地的新格局。
上一篇:桠溪街道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下一篇:护边守土写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