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来了大爷,这就给您摊,稍等,一会儿就好。”清晨5点,红桥区西北角特色街区已飘出缕缕食香,在徐意斋煎饼果子体验馆,42岁的穆瑞珊手腕一转,将面糊在鏊子上旋成圆月,刮平抹匀、翻面刷酱,不一会儿香气便顺着晨风钻进排队人群的鼻子。谁也看不出,这位手脚麻利的“煎饼师傅”,几个月前还在为找工作发愁。
今年3月底,红桥区铃铛阁街道就业驿站建成投用,同步开设了街道就业驿站公众号,定期发布就业岗位、就业创业政策,工作人员还主动对辖区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灵活就业等重点人群进行摸排走访,收集就业需求。铃铛阁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杨静告诉记者,自己和穆瑞珊大姐就是在那时认识的。
“四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失去上一份工作后,成天焦虑得不行。”穆瑞珊回忆说,街道将其个人信息录入后没几天,徐意斋煎饼果子体验馆的老板徐鹏就主动联系了自己,她感觉生活一下子有了光亮。
在新岗位实习时,徐鹏特地安排店内拥有三十多年丰富经验的老师傅对穆瑞珊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从选料、调浆、火候把控到成品制作,手把手传授技巧。
经过不到一周的培训和锻炼,穆瑞珊已能轻松上手,并于6月份正式入职。“就在家门口儿工作,照顾老人孩子都方便,而且看见来来往往的市民游客爱吃咱们的煎饼果子,我这心里也高兴!”穆瑞珊笑着说。
杨静表示,驿站成立后已帮助30余位居民实现就业。“我们会继续发挥西北角特色街区的资源优势,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开展技能培训等,真正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准高效的帮扶。”
上一篇:融入红色文化助力司法实践
下一篇:沈阳斩获佳绩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