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含金量”护航发展“高质量”
创始人
2025-08-04 02:10:51
0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李婉

  【核心提示】

  ●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跟进一步

  ●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运用制定、修改、废止等立法形式,使立法决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相衔接

  ●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水平,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跟进一步,以法治“含金量”护航发展“高质量”。

  深化立法领域改革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必须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运用制定、修改、废止等立法形式,使立法决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相衔接。

  突出重点推进立法。要在深入调研立法需求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突出、急用先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立法项目,紧紧围绕重点工作、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推进立法工作。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强化法规制度有效供给,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民生和社会领域开展立法。

  科学民主推进立法。立法要尊重客观规律、回应群众需求、符合法律体系的协同性。要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工作始终。要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立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情况,及时请示报告。紧跟国家立法修法步伐,认真组织开展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清理工作,对于阻碍发展、迟滞改革的一些法规规章,及时进行修改、废止。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确保不与上位法相抵触,提高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质量,切实维护法治统一。

  突出特色推进立法。丰富立法形式,突出地方特色,就区域性事项探索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加强“小快灵”“小切口”立法,发挥好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推动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新进展。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必须用法治手段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确保政府职权法定、依法履职。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要加强监督,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依规是首要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具体的事实和情节,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的行为。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常态化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小过重罚、重过轻罚、同案不同罚等问题。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持续完善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通过法制审核、执法情况监督、案卷评查等举措倒逼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依法行政,同时借助贯通协作平台、12345政务热线、社会监督员等形成监督合力。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督,通过信息化手段降低现场检查比例,降低执法成本;推行“扫码入企”,深化“综合查一次”等制度,优化政务服务。坚持以诚信建设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政府失信行为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和追责问责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以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

  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公正司法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构建政法单位内部监督、政法单位之间制约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党委政法委执法司法监督“四类监督”逐级过筛、层层回溯的监督体系,把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公正的执法司法稳市场、激活力、促发展。

  以依法平等保护增强发展信心。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依法实行同责同罪同罚;要完善产权保护、助企纾困、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司法举措,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举措,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对涉企案件的法律监督,强化涉企行刑反向衔接,督促有关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涉企执行监督力度,做实平等保护。

  以严格公正司法稳定社会预期。要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持续推进司法公信建设,强化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涉府执行案件办理;坚决克服、纠治执法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持续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善用“活封活扣”等措施,依法依规做好信用修复,助力符合条件的企业重返市场、创新创业等。

  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力度。要继续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高端装备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深化知识产权检察护航专项监督,常态化开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凝聚法治合力,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持续推进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助力企业安心发展、放心经营。

  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提高全社会法治水平

  法治社会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要按照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的部署要求,健全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3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效能,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提高仲裁公信力;组建民营企业法律咨询专家库,持续推进万名律师进乡村、千名干警下基层、法援惠民生等活动;优化海外法律服务站点布局,强化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及人才库,为保障“走出去”的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要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持续推动全民守法普法纵深发展,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送进群众心里;开展诚信普法宣传活动,为企业送上“法治大礼包”,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加强法治“治未病”功能;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善于运用“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把惩治违法、规范秩序与保障合同履行、促进经济发展统筹起来,通过调解等方式解纷争、促合作。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水平,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8月4日,一起早读云... 今天是2025年8月4日,星期一,云南省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正在为你播报。云南省气象台预计,今天(8月...
“9”字辈又一新成员?配置高、... 近年来,各大中国汽车品牌纷纷以数字9来命名自己家族中的旗舰SUV车型,例如我们比较熟知的理想L9、问...
湾芯展2025“十个大招”构建... (来源:电子创新网)随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进入技术攻坚与生态重构的关键期,传统展示型的展会模式已愈...
福州版“乐队的夏天”来了 福州版“乐队的夏天”来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如今奏响了独特的音乐篇章。街头巷尾,各类乐队如雨后春笋...
仁桥月度观点 | 有耐心就不会... (来源:仁桥资产)七月,市场加速上涨,不只是乐观的声音,牛市的声音已经不绝于耳。其中上证50上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