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师张晓玲在爱康国宾连续做了十年的体检,年年报告都说正常,结果在2024年被确诊为肾癌晚期,并且已经骨转移。面对汹涌的质疑,爱康国宾的CEO张黎刚回应说“别指望几百块钱的体检什么病都能查出来”。这话引发了巨大争议。张晓玲律师直接反驳:你们在提供服务前,根本没有明确告知客户哪些重大疾病可能查不出来、存在漏诊风险,这就是商业欺诈。
根据公开资料,从2004年成立到2025年,爱康国宾在全国58个城市开设了超过160个体检中心,尤其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布点密集。它的核心商业模式是绑定企业客户——全国有超过1000家企业选择爱康作为员工体检的指定机构,这部分企业客户贡献了它整体收入的76%(2024年财报数据)。按客单价500元估算,它年服务人次超过2000万。2024年,它的总营收是13.46亿元人民币。同时它推出的99元低价套餐,客户第二年续约率还不到15%,客户黏性是个大问题。
说到专业度,爱康确实有一些硬性背书:它旗下有4家体检中心通过了国际公认严格的JCI医疗认证,其北京中心实验室获得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国际标准认可,设备采购也明确宣称来自西门子(如CT设备)、罗氏(检验设备)等国际大厂。但是,现实情况却存在显著落差。在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累积关于爱康国宾的投诉超过1300条,主要集中反映漏检(比如项目没做全)、误诊(结果不准确)以及套餐宣传与实际不符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官方处罚记录:2025年,上海某分院因体检报告缺项被上海卫健委行政处罚;南京某分院则因未充分告知客户某项检查可能涉及的小手术风险而被处罚。爱康曾解释约76.2%的投诉属于“不可抗力”(如客户自身原因未空腹等),但当像张晓玲这样致命的漏诊发生时,责任界定就变得异常尖锐。
中国体检市场规模巨大,预计2025年将达到3711亿元。爱康其实很尴尬:在高端市场,它缺乏像和睦家那样的顶尖医疗资源和深度服务能力;在低端市场,它又难以承受美年健康发起的猛烈价格战。爱康定价500元以下的体检套餐市场份额,在过去三年里从约23.7%一路下滑到仅剩18.7%。这次事件暴露了行业一个深层次问题——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和成本控制,可能导致医疗质量被忽视。体检不是普通商品,漏诊误诊的代价是人的健康和生命。
这个事件引发的震动已经开始显现,已有报道称部分大型企业开始重新评估与爱康的体检合作;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三甲医院的体检预约量近期激增了30%-40%。卫健委已经介入调查此事。更深远的,是行业需要反思:如何从“体检工厂”真正转向“健康守门人”?这可能需要推动统一的国家级体检项目执行标准,杜绝模糊不清的“套餐陷阱”。
一纸体检报告,承载的是生命的托付。当扩张速度和财务报表成为首要目标时,专业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是否还能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