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维科网光伏)
近日,奥飞数据(300738.SZ)连发董事会、监事会决议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广东奥飞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飞新能源”)拟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并授权管理层推进具体事宜。此举标志着这家IDC服务商正式启动对智慧能源板块的资本化运作。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分拆计划未披露奥飞新能源的股权结构、估值及融资规模。根据公告,该公司定位为“新一代智慧能源运营商”,核心业务聚焦分布式工商业光伏电站的投资开发与数字化运维,同时构建能源互联网智慧运营平台。
奥飞数据此次分拆子公司上市,本质是将能源业务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的关键一跃。若奥飞新能源成功登陆新三板,不仅可缓解母公司资本开支压力,更将为IDC行业探索“零碳算力”提供资本样本。
数据中心龙头转型绿色能源
奥飞数据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为数据中心托管及云计算服务,2020年登陆创业板。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推进“IDC+新能源”双轨战略转型。核心资源储备方面,至2024年底,公司已自建超过2.5万架数据中心机柜,客户涵盖阿里云、百度等云服务商。鉴于数据中心属于高耗能产业,该公司于2021年成立了奥飞新能源,意图通过分布式光伏降低电力成本并开辟新增长曲线。
奥飞新能源有别于传统光伏电站开发商,奥飞新能源突出技术融合与数字化运营两大标签。在技术层面,依托母公司在IT系统领域的积累,奥飞新能源开发能源管理SaaS平台,实现电站监控、故障诊断智能化。在业务模式上,奥飞新能源为工商业客户提供涵盖“投资-建设-运维”的全周期服务,有效降低用户的初始投入成本。战略协同上,奥飞新能源所建的光伏电站优先供应其数据中心,形成内部绿电消纳闭环。
尽管具体装机规模未公开,但分布式光伏的轻资产特性使其更适合平台化运营,这或许正是其选择在新三板而非主板挂牌的路径逻辑。
主业稳健,支撑能源扩张
业绩方面,奥飞数据近年财务表现呈现“IDC稳增长、新能源待放量”特征。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21.65亿元,同比增长了62.18%;归属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下滑12.20%;扣非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下降17.92%。进入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5.36亿元,同比增长40.62%;归母净利润为5174.76万元,轻微增长2.4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461.34万元,同比微增2.29%。
其中,在2022-2024年,IDC业务年均营收增速约15%,但受新能源业务前期投入拖累,整体净利润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分拆后,奥飞数据有望减轻资金压力,专注数据中心扩张;而奥飞新能源可独立融资加速光伏资产滚动开发。
分享分布式光伏数字化红利
奥飞新能源切入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正迎来爆发期。
目前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三大因素推动:一是政策层面,2025年国家能源局新政要求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二是经济性方面,光伏组件价格在过去三年内已下降41%,使得工商业项目内部收益率(IRR)可达10%-15%;三是竞争壁垒上,公司差异化优势在于数字化运维能力,通过AI预测发电效率偏差,有效提升电站收益3%-5%,直击行业运维管理粗放的痛点。
在风险方面,尽管分拆逻辑清晰,但奥飞新能源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关联交易依赖,若其超过50%的收入源自母公司,或将对IPO审核不利;
二是技术转化滞后,数数字化平台需持续迭代,而2024年其研发投入占比不足5%,低于能源科技类公司均值8%;
三是资金成本压力较大,光伏电站投资回收期约6-8年,新三板融资能力能否支撑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