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都很富裕?美国人看不起病?这些关于美国的刻板印象究竟哪种更接近真相?
近期,小红书博主、定居美国俄勒冈州的“种田哥”木林发布视频,旨在澄清一些中国网友对美国的常见误解。观察者网就此话题连线木林,他结合自身经历,梳理了在与中国网友交流过程中发现的、关于美国的一些刻板印象,并分享了他的个人见解。
观察者网将对话内容整理成文章形式,供读者参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木林】
自从我年初来到小红书发布第一条视频后,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六个月了。不得不说,这六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中国网友不止作为我种菜的“云监工”,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两国人民的思想差异,这非常有意思。
从中国朋友那里,我听到了很多关于我们国家的信息,其中一些我称之为“有趣的误解”,但还有一些则是我认为需要进一步解释的“误解”,下面就来谈谈我对于这些“误解”的看法。
美国人都很爱国?
美国确实有群体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这种现象正在减少。现实中,并非家家户户都挂国旗,爱国情绪也并非每天都像7月4日(美国独立日)那样高涨。我想说的是,不同人对爱国的理解各不相同。
美国在许多议题上高度分裂,两党常互相指责对方“不爱国”,分歧主要源于政党与意识形态差异。因此,爱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无法一概而论,媒体中常见的“乡村牛仔式”爱国只是其中一种。我们的现行体制可能未能完全体现美国早期的理念,这导致部分人对领导层和国家发展的方向感到失望。当政府行为与个人立场冲突时,老百姓往往很难继续保持热情去支持。
不过,仍有许多人珍视“美国梦”,尽管这个概念正逐渐淡化。
美国人都住大房子?
事实并不是这样,美国的住房形式也很多样,包括公寓、共有公寓、联排别墅、单间公寓以及开间等等。我既住过200平的大房子,也住过开间。
因为在小红书上展示种菜和土地,有人称我为“farmer”。虽然种菜或养殖并不等同于美国定义的“Farmer”,不过作为一个“梗”,我也习惯了这个称呼。顺便一提,最近我又添了两只山羊,我准备慢慢向小型养殖的方向过渡。
美国大都市居民通常不拥有土地,但是土地私有在美国乡村地区很常见,并且价格因地区差异会很大——我想这是中美之间一个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很多网友也会经常问我。就我个人而言,我所在的地区位于俄勒冈州最贫困的一个县,所以地价和房价都较低,我个人的经济状况属于中等水平。
木林的儿子在喂山羊小红书截图美国很危险?
我住在美国的乡村地区,我会说乡村地区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平静祥和的。但我也在加州住过,我到过洛杉矶的贫民窟,相信我,你不会想去那里,因为真的很危险。在这点上我会说,我认同部分中国网友的观点——如果我的妻子和孩子走在纽约夜晚的街道上,我认为担忧是比较合理的。
那么,在美国有很多暴力事件吗?是的,会有。在媒体上看到的校园恶性事件也存在吗?是的,有时确实会发生。
但我想开门见山地说,“美国很危险”这样的笼统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这取决于在什么地区。
美国人看不起病?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在美国很穷,你会有医疗保障。这一点似乎很多人不了解,很多媒体也不报道。对于收入低于特定门槛的人,有联邦和州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在俄勒冈州,这叫做OHP(俄勒冈州健康计划)。如果你摔断了腿去医院,并且你有OHP,你会得到治疗,一分钱都不用付。我以前住在加州,加州也有类似的计划,叫“Medi-Cal”。
但这仅限于特定收入门槛以下的人群。所以,认为所有医疗保健都不可及的说法并不全面。
如果你的收入超过这个门槛,那么医疗就变得极其昂贵。所以,你要么很穷,享受免费医疗;要么收入过高无法享受免费医疗,就得花很多钱在医疗上。开玩笑地说,如果我在出血,我可能不会叫救护车,可能会等等看血会不会自己止住……但如果你是低收入者,救护车费用是包含在保障内的。
我认为大家需要了解更全面的情况:美国国内正在进行一场为所有人争取免费医疗的斗争,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两极分化,结果就给人造成了一种“美国人看不起病”的印象,但这并非事实。
如果谈到私营医疗体系,它确实极其昂贵。如果医院知道你有医疗保险,他们不会给你报现金价格。所以,如果你没有保险,付现金反而更便宜。然而,这实际上表明医院从保险公司那里赚得更多,因为他们知道保险公司会付账。他们会抬高给保险公司的价格,而对付现金(无保险)的人则降低价格——我认为,这是存在问题的。
此外,在美国,拥有医疗保险是强制性的。如果你没有医疗保险,报税时会受到罚款。这相当于美国政府给了私营医疗保险公司一张空白支票,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赚钱,因为人人都必须买保险。医院也知道这点,于是他们大幅提高收费,因为他们知道人人都有保险——这是真正推高美国医疗成本的原因。
美国人都很有钱?
我刚玩小红书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我很有钱。就像前面说的,大家可能觉得美国人有自己的土地,住着大房子,所以都很有钱,但事实绝非如此。美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并非每个人都富有。
美国有大量的穷人,所以我们才会有贫民窟。但报道不多的是,美国也有很多为穷人提供的政府救援项目,比如食品券、医疗保险援助。不可否认,美国商业中存在很多“资本主义邪恶的一面”,我也不否认美国的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美国政府在某种程度上试图为人们提供社会福利项目,尤其是穷人。我认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有的人心里会想“总会有人照顾我的”。
美国人地理很差?
我认为可以相当准确地说,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的中心,就像过去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样。即使我说“America”(美洲)这个词本身也暴露了我的无知,因为我其实在北美,应该说“United States”。如果是美国以外的事情,我们很可能就不知道了。
可能大多数美国人连50个州的位置都说不全,更不用说世界上其他国家了。所以,这还是挺真实的。
美国人喜欢打官司?
我自己就经历过两次和我生意有关的诉讼,我觉得都挺荒谬的,其实过去并非如此。
美国存在一些律师,他们会代理你的案子,有时甚至不向你收费,只在胜诉后抽取一定比例的赔偿金。没钱请正规律师的人,就会去找这些律师,有时他们还真能赢。
我想美国最著名的此类诉讼之一发生在90年代:一位女士起诉麦当劳,因为她被热咖啡烫伤了嘴,然后她起诉并且赢了。我认为这可能就是美国“诉讼文化”的一个转折点,人们被这场轻率的诉讼以及那位女士获得巨额赔偿所鼓舞。
所以,我得承认这点,美国人确实爱打官司。正因如此,为了我的公司,我买了多种保险:车辆保险、商业车辆保险、工伤保险、责任保险等等。
美国人是“工作狂”吗?
有些人是。我觉得这可能和代际有关。我不知道中国人对不同世代有什么刻板印象,但美国对其不同世代有相当强烈的刻板印象。
我是千禧一代,在我之前的父辈是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s),他们是二战后归国士兵的孩子。婴儿潮一代可能是最拼命工作的一代美国人,我甚至会用“过分勤奋”来形容——那代人会为了工作牺牲一切,也许中国人对此会有一些共鸣。
美国的不同世代Wikipedia
婴儿潮一代之后是X世代(Generation X),或称MTV一代。他们的父母总不在家、没时间陪家人,于是X世代开始偏离传统的工作方式,有点像是朋克摇滚一代,非常反建制。到了千禧一代则开始尝试让事情运转起来,比如开创居家办公模式,流行创业等等。他们不想为别人致富而工作,而是想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我就是属于这一类。
我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我也不认为大多数美国人是工作狂。如果你要找出工作狂群体,那可能是婴儿潮一代和部分X世代。
我在视频中提到很多美国人同时做几份工作——但这并非因为他们喜欢工作,而是因为他们要吃饭、要付各种账单。如果可能,我认为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想处于不得不打多份工的境地。所以,我认为只有极少数打多份工的人是为了赚取盈余或快速致富;绝大多数人这么做只是为了维持生计。
美国人都很乐观且外向?
我们确实很外向,这点可以承认,这确实是我们的一个特质。
但是乐观?我不确定这是否是对美国人最准确的描述。人们可能从媒体上看到美国社会有多么分裂,这滋生了悲观情绪。老实说,我认为很多美国人并不乐观。我觉得很多美国人只有在自己的政党执政时才会乐观;而当另一个政党执政时,另一部分人就会变得乐观。我不是这类人,我是中间派,不偏向任何政党。所以,我不会说美国人很乐观。但外向是肯定的,而且会很吵(开玩笑)。
中国网友对美国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这也许不是所有中国网友的看法,但以我在小红书有限的“冲浪”经历来说,我常看到这种一种观点:美国人非常贪婪。
众所周知,我们的政府与商业结构都是资本主义的,这也许是“贪婪”的源头。但老实说,我认识的大多数美国人通常并不想占别人便宜。的确,美国有很多贪婪的商人、自私的企业以及中饱私囊的政客,我认为他们的行为影响了世界对美国人的看法,这让我很痛心。
我想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和中国网友之间互相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年春节前,“TikTok难民”来到小红书,我们带着我们的“误解”而来,可能中国人也有他们的“误解”,然后我们彼此相互学习。
当我来到小红书时,我抱着开放、学习的心态,目的是向中国人学习,并和中国人分享我的生活——我希望这么做能够带个好头,因为我爱我的国家和人民,我知道如果我们故步自封,不去了解其他世界的想法,不去解开“误解”,那别人有什么理由来理解我们呢?
关于“误解”,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我们可能错了。对此,我自己坚信一句话,“If I thought I was wrong, I would change my mind”,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告诉我说,中国也有一句话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事实是,每个人都有基于自己成长经历、教育和经验所形成的认知,这构成了他们的现实。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自己错了,否则他们就会改变想法。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第一,我们会有差异;第二,差异并不必然意味着谁对谁错。
要知道,美国政客并不一定代表我的感受,我想很多美国人也有同感。当我来到小红书时,有一个念头曾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个国家会不会有很多人讨厌我,因为这是我们的媒体一直以来灌输的观念。对此,我没有完全相信,所以我来了。后来我了解到,许多中国人有时也会认为普通美国人会反对他们。
如何解开这样的“误解”?如果我可以向读者说点什么,那就是:让我们相互学习,让我们在彼此的交往中保持谦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