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原创内容
日前,北京遭遇了连续强降雨天气,在这场暴雨中,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在组织群众转移时,不幸被洪水冲走。尹春燕的爱人、党员蔡永章,在协助她转移群众时也不幸被洪水冲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全力组织搜救。
尹春燕是一位怎样的干部?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半月谈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怀柔区的受灾群众安置点。
未雨绸缪的守护者
据孙胡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桂起介绍,孙胡沟村共有9个自然村,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80%。这座村庄坐落在两山之间的河谷里,地势狭窄,村口地势最低,越往村里走地势越高,海拔落差大约180米。这样的地势分布,在多雨的汛期面临着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1969年,一场洪水吞噬了村里30多条生命,成为刻在老辈人心头的惨痛记忆。”孙桂起回忆道。
App截图图片)
经历过如此痛苦,这个村庄更懂得生命的可贵。每年5月,村里都会进行防汛演练,确保组织救援力量、转移路线规划、责任片区划分都清清楚楚。也正是这套平日练就的机制,在后来灾难来临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月23日,留意到北京已发布气象预警的尹春燕高度警觉。她将每年重复演练的预警方案付诸实践:提前将处于地质灾害风险极高区域的“危房险户”转移到村委会安置。其余区域按照网格化管理办法,由党员和年轻力壮的村民组成网格员,照顾周边邻居,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帮助转移。
73岁的村民尹建国就是提前转移至村委会的“危房险户”之一。据他说,这成为拯救“危房险户”们的关键一步。
图为尹春燕(左一)在看望村里的老人。(怀柔区供图)洪水中的逆行身影
7月26日晚,真正的考验降临。这天深夜,怀柔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包括孙胡沟村在内的怀柔多地降下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村干部们一边通过微信提醒村民注意安全,一边在各自负责的片区里挨家挨户巡查,确保村民安全。
夜愈发深,雨势渐大,村里的电力、通讯设施在强降雨中突然中断。外出归来的孙胡沟村会计王钺向尹春燕汇报,有两位住在山脚下的老人还没有转移,可能存在危险。但由于通讯中断,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
王钺回忆,当时出门面对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与瓢泼大雨,但尹书记坚持要去看看。尹春燕向王钺说:“这么大事儿,我必须得去”,并叮嘱她无论如何也要守好已经转移至此的村民。
尹建国是最后见过尹春燕的村民之一。他向半月谈记者介绍,临行前尹春燕向他告别:“叔,照顾好我大婶,注意安全”,随后便与丈夫消失在了雨夜里。
这,成为尹建国、王钺等人见到她的最后一面。
百姓心中的好书记
7月27日早晨,雨势暂歇。孙桂起在带领他包片的群众回村委会的路上,得知了尹春燕夫妻俩出门后再也没回来的消息。他心里“呼”地一沉,立马和村民一起在村里搜寻。“我们沿着河床走了三遍,始终未见到两人的踪影。”孙桂起说。
村民们不知道尹春燕夫妻出门后遇到了什么,也始终不愿接受二人遭遇的不幸。在他们眼里,被他们爱称为“二华子”的尹春燕是村里最热心肠的人。自从当了书记,她带领班子和村民发展蜜蜂养殖、引进杏仁油加工设备,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就业;一同打出深水井,彻底解决困扰几代人的吃水难题;在村里种植月季,进行村容绿化提升……
“村民遇上事儿了,她比老百姓还着急,能想到的都替我们想到了。”在村民们看来,这位常年驻扎在村里,周末才能和丈夫儿子一聚的村支书,将家庭的重担暂且搁下,却把全村人的幸福与安危扛在肩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都是应该的。”这是尹春燕常挂在嘴边的话,朴素无华,却重如千钧。在危难时刻,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承诺,诠释了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半月谈记者:田晨旭 余佩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