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你是否又陷入了这样的循环?周五晚上信誓旦旦要“狠狠休息”,却在第二天一睁眼就赖在被窝里刷手机,直到暮色降临;随便点个外卖应付晚餐……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比加班还累。
这不是真正的休息,而是陷入了「无效休息」的怪圈。我们总误以为休息就是彻底放空,殊不知被动的消遣只会让身心持续“漏电”。
今晚,给你准备了5个让周末“回血”的小妙招,明天醒来,别急着刷手机,先摸摸这个真实的世界吧。
刷手机看似在休息,实际上手机信息会刺激大脑产生出多巴胺,使大脑持续高速工作。这就像让一个刚跑完马拉松的人立即去爬山——虽然换了项目,但身体根本没得到恢复。
更糟糕的是,这种“无效休息”会带来多重伤害:连续几个小时保持一个姿势玩手机,会让你的肌肉持续紧张、血液循环变慢、肩颈酸痛;手机蓝光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睡到中午则会打乱生物钟,身体要花额外的精力调整。
⏰
定一个延迟的闹钟
周五报复性熬夜刷手机到凌晨3点,睁眼已是周六中午,那个想象中的“完美懒觉”,换来的却是头昏脑涨的午后,和莫名消失的周末时光。
其实,身体需要的不是“报复性补觉”,而是平衡。理想的周末补觉,是设置一个比平时上班晚一小时的闹钟,别看这小小的时差,既能缓解工作日的疲惫,又不会错过周末珍贵的晨光,还不会扰乱生物钟。
入睡前,我们可以用热水泡泡脚,睡前45分钟远离电子设备,用暖光阅读代替玩手机。
今晚,试着把手机放在下床才能关掉的位置,明早的你会感谢现在这个决定。
🍳
用心做一顿早餐
有时候,最有效的休息,反而是适度“动起来”。当晚一小时的闹钟响起后,你会发现早晨多出来的一段时光,正好可以用来准备一顿早餐。
用心做一顿早餐,这种对生活小小的掌控感,往往就是重建生活秩序的开始。
当烤箱里的面包发出“叮”的清脆声响时,你会突然发现:早起的烦躁不知何时已经消散了。还有刚刚好的煎蛋、五彩的蔬菜沙拉、冲泡好的咖啡——这样的早晨,可比赖在床上刷短视频有意义多了。
早餐吃得满足,不仅心情愉悦,更给身体注入了满满的能量。这种踏实的幸福感,会成为周末最好的开场白。
🚶
穿上鞋子走出去
你可以不必远行,就在家附近的菜市场晃荡半小时,看摊主把蔬菜码得整整齐齐,听大爷大妈讨价还价,这些真实的“市井交响乐”,都可以抚平你疲惫的神经。
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点》中说:“休息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人的休息其实是对身体上某些损失的弥补。”对于久坐的上班族来说,最好的放松是去户外;对于精神高度紧张的人来说,去公园吹风,反而比玩手机更解压。
这个周末,不妨完成这个小小的挑战:不带目的地在家附近漫步,当你用脚步丈量熟悉的街道时,会看到最治愈的风景,往往就在一公里范围内。
🗄️
整理一个角落
有时候动手整理一下身边的小天地,反而能让心情变好。空间秩序感可以让你找回久违的踏实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从小角落开始就好:
当看到物品整齐归位的样子,你会觉得原来让生活变好,可以从简单的小事开始。
🌿
允许放空自己
当你完成了前面的四件小事——适度补觉、用心做早餐、出门散步、整理角落之后,现在该给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放松了。
找一个家中最舒适的角落,关掉手机通知,或者干脆把它调成静音放在远处,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或者躺着,让自己进入“发呆模式”:
可以望着窗外的云慢慢飘过,听着外面的蝉鸣;还可以听一首没有歌词的轻音乐;又或者干脆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
这种刻意的“无所事事”,反而能大脑得到休息,让内心平静。就像手机、电脑需要定期清理内存一样,我们的大脑也需要这样的留白时刻。
明天醒来时,不妨从这5件小事中选择一件开始尝试,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是向“有效休息”迈出的一步。
愿你在这个周末,找到属于自己的充电方式,让身心都获得真正的休憩。
晚安
愿明天的你
遇见一个
不一样的周末清晨
监制丨王元
主编丨马文佳
编辑丨张娅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