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3000万亩推广量、效益近百亿元
西南唯一 成都超级稻“宜香优2115”入选两个国家级重磅名录
“宜香优2115”已累计推广近3000万亩。
记者昨日获悉,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和《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水稻骨干型品种11个、水稻主导品种14个。由成都本土企业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同时入选水稻骨干型品种和水稻主导品种,成为西南稻区唯一入选品种。
10余年选育沉淀
成就超级稻
说到超级稻“宜香优2115”,在长江中上游水稻种植区域可谓无人不知,而它的选育也殊为不易。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崛起,四川的水稻品种曾一度没落。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下,从川农大毕业的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农学博士岳元文和川农大教授黄富一道开始了漫漫水稻选育之路。
经过长达10余年的选育研究,收集了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上万个育种材料,岳元文和黄富终于选育出了品质、产量兼备的“宜香优2115”,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获得201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四川省第六届“稻香杯”优质米特等奖、“最受喜爱的十大优质稻米品种”、长江上游唯一入选的2020年全国“十大优质籼型超级稻”,多次被四川省政府和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为“重点推广优质水稻品种”,16年次被遴选为国家和省级主导品种。
每24亩水稻
就有一亩“宜香优”
“不仅产量高,稻米品质也非常好,这是‘宜香优2115’能大受推广的原因。”据岳元文介绍,自2016年起,在与数千个水稻品种的竞争中,“宜香优2115”推广种植面积连续7年居全国前十、西南第一,终结了“蜀中无好米”的历史。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种业大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宜香优2115”已累计推广近3000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100亿元,成为长江上游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每24亩水稻就有一亩“宜香优”。
据悉,目前岳元文团队还在加大优质粮油选育力度,一批水稻“新秀”正在田间和实验室里茁壮成长。2024年,与“宜香优2115”同一父本的超级稻新星“川康优2115”通过超级稻认定,并在高产、稳产、抗倒方面表现更加突出、稳定,将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夯实种业支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成都航空口岸61万余人次出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