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浮见
01
广西防港“亮证女”事件,是今天的热点。
我抽时间看了看。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舆情应对忙乱的典型案例。
最大的感慨,公共资源就是这样被浪费的。
02
“亮证女”能闹出这么大动静,是公众觉得权力可能被滥用了。
媒体上的报道,已经很多。
这里,再简单一说。
在一条窄路上,无法同时通过两辆车。
当事人何先生说,会车时他已经提前避让,但对面的奔驰车女司机要求他再倒车让路。
后来,奔驰车女司机亮出一本证件,“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备注:这也是她为什么被网民称为“亮证女”。)
按照何先生的说法,她还仅凭车牌就报出了他的家庭住址、姓氏。
后来,何先生把视频上网曝光。
结果,当地派出所民警找到其父母家,要求其删掉视频并向奔驰女司机道歉。
很明显,曝光此事的何先生获得了公众的同情与支持。
事情发酵,又成为了一起全国关注的公共事件。
03
“亮证女”事件,最关键的问题就三个。
其一,她亮的什么证,是不是合法持有?
其二,她是不是公职人员,有没有滥用职权?
其三,找到网友家的派出所民警,是不是依法履职?
把这三个问题说清楚,就是一份合格的通报。
当地最该做的,是快速还原事情真相。
04
一份辟谣通报,却引起了更大的反问。
请注意,当地相关部门发布了一个辟谣通报,网传“亮证女”为公安部门某领导为不实消息,视频中的“亮证女”与传言的蓝某某不是同一人。
这是为被误传为“亮证女”的蓝某某澄清事实。
按道理讲,也得赶紧还人家蓝某某的清白。
但是,这份辟谣通报忽视了另一个问题:既然能够查清“亮证女”不是蓝某某,那肯定知道这位“亮证女”的真实身份了,那为什么不同时公布她是谁?
公众就更有理由质疑,“亮证女”的能量太大了。
为此,央媒人民网发表评论:在风波有演变成风暴的趋势下,舆论想听的不是“她不是谁”,而是“她是谁”。
05
一天之内,看到了“亮证女”事件的三次进展。
第一次,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发布通报,宣布已经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
第二次,是相关部门发布辟谣通报,称“亮证女”不是蓝某某。
第三次,澎湃新闻采访到了广西防城港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公众最为关心的涉事奔驰车女司机身份已查清楚,结果很快由市里统一对外发布。”
这都是发生在8月2日这一天的事。
这一天,本该是个休息日。
我们看到,在当地,得有好多人在为此事忙活。调查、取证,一大堆人的一个法定休息日就没了。
这是需要付出人力、物力成本的。
小事变成了大事,风波演变了风暴。
再次感慨,宝贵的公共资源就是这样被浪费的。可惜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