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李先生想换一辆新车,于是到4S店选购。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4S店销售顾问的一波操作,让他新车没有买成还痛失旧车,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先生:“当时我来这里买车,想的是有一个云南省的省补。销售说他有一个朋友在卖二手车,让他帮我看下我原来的车能卖多少钱,到时候告诉我,我就先回浙江了。等我回来就发现车被卖了。因为我在这里买车,他们有我身份信息,所以就用身份证把我的车卖了 。”
李先生说,今年五六月份,他到领克4S店选购汽车,为享受省级购车补贴,计划将名下的一辆汽车出售。接待他的销售人员陈某毛遂自荐,声称自个认识二手车渠道,可帮忙估价出售,李先生便将车辆及钥匙给了陈某。
十几天后,李先生通过汽车App发现,自己的车竟出现在重庆,这才意识到车辆可能已被售出。于是,他立即前往4S店找陈某核实,对方承认已将车以10万元价格出售,但钱款已被其挪用。
陈某当场写下欠条,承诺偿还欠款,李先生无奈同意。然而,陈某事后仅偿还约4万元后,剩余5万余元便不再履约。
李先生:“就想让他把钱还给我,但是到现在还没有还完。我的诉求就是通过他们店,帮我把钱拿回来。”
更让李先生气愤的是,因他的车为外地车辆,陈某在卖车时未按规定操作,将车辆信息平移至云南便直接交易,导致他不符合省补申领条件,错失了补贴,两项损失合计约8万元。
针对李先生所说的情况,记者来到4S店核实情况。工作人员确认了此事,并表示陈某因类似情况已被公司开除。
之后工作人员拨通陈某电话,但其不愿回应记者问题,仅表示下午会联系李先生,事情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李先生对话陈某:
“因为你一直在骗我,钱一直没给我。我的意思就是你下午能不能给我钱,还是怎么说?”
“那就我一两点和你确定。”
“你现在就是确定不了,怎么一两点还要和你确定。”
4S店工作人员:“涉事销售现在已经被我们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了。因为他也触犯了公司的经营底线,这个事情我们也知晓。我们非常同情李先生的遭遇,我们公司在这件事情上也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因为这件事已经涉嫌触犯刑法,相关的派出所、法院已经在介入,李先生手上也有销售顾问的借条,上面也明确了事情的经过和款项。我相信有这些凭证,我们4S店这边也会和李先生全力配合处理好这件事情。”
事情至此,李先生后悔不已。希望通过自身经历提醒大伙,购车时对于车辆买卖等事宜需谨慎,切勿轻易将车辆及钥匙交由他人,警惕销售人员的不当操作。截至发稿前,李先生与陈某仍未就解决方案达成共识。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
编辑:马啸楠
上一篇:奇金山:草原上的抗日英雄
下一篇: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