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一辆整车的平均设计开发周期是多久?答案是3年。在消费者越来越“喜新厌旧”的当下,谁能压缩开发周期,谁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然而,压缩时间并不容易,车辆的每一个设计、每一个零部件都需要进行仿真测试,AI的加入有望缩短这一进程。
“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区校企创新沙龙(第十期)近日在长阳创谷举行,本次活动以“AI算法与数据科学”为主题,特别邀请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家教授,以“应用需求”为背景,同时结合杨浦区培育高水平人才的实际需求,探讨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推动各方在技术共研、场景共创、人才共育层面深度耦合。
工业软件是智能工业系统的大脑和神经,然而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计划、调度、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使用的工业软件90%以上都是国外的。 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饶卫雄目前正在进行一项AI赋能工业仿真软件研究,他发现该领域“起步虽晚,需求巨大。”
工业AI仿真软件是将物体进行网格化后让计算机计算各网格在不同条件下的各项数据,就像像素点越小画面越清晰一样,网格越小计算结果也越逼真。饶卫雄团队在分布式AI网格仿真上首次做到了百万级,目前他们正在冲击千万级。
以汽车方向盘为例,为测算方向盘在某特定条件下扭转的力,某国外软件仿真计算时间为26分钟,而用AI辅助后在GPU上图网络的平均预测时间0.372秒,两者相差2000倍。
汽车外形优化也非常需要AI仿真软件的辅助,比如为汽车设计的详细3D网格得到包括三维体积场、表面场和流线等在内的高保真CFD仿真数据,可仿真各项空气动力学指标。“我们仿真数据越逼真,后期验证需要调整的地方就越少,新车型推出就越快。”他说。
AI工业仿真还能用在哪些地方?饶卫雄表示,汽车、燃气轮机、航空器、船舶也是非常适用的领域。他坦言,随着国内外工业领域市场竞争激烈,AI工业软件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优化流程和降本增效等场景上大有可为。
当下,同济大学正将AI充分融入学科转型之中。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熊岚介绍,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高校中少有的拥有两位AI院士坐镇的学院,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和郑庆华。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分中心、网络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Linux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感知与规划重大工程软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丰富,转化潜力巨大。目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128人,未来五年计划每年引入AI人才20名左右,到“十五五”末将教师队伍扩展到200人左右。
杨浦区科经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正明表示,区校企创新沙龙绝非流于形式的“坐而论道”,而是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解题平台”。依托“一月一期一主题”机制,持续精准聚焦区域产业发展的“真问题”,深度激活高校科研“富矿”,强力撮合技术、资本与市场,力促每一次交流都转化为实质项目对接、资源互补与可落地的合作成果。
为加强大模型平台、工具链及产学研协作,降低技术应用门槛,促进AI能力在各类企业落地,活动还邀请了火山引擎、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上海天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流利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智慧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家产业链骨干企业,各方进行了深入交流。
原标题:《26分钟→0.3秒!AI工业仿真提速2000倍,打破整车设计“3年魔咒”》
栏目主编:戎兵 题图来源:AI制图
来源:作者:文汇报 沈湫莎
上一篇:贵州梵净山夏夜星空灿烂 如梦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