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防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爆火出圈的贵州“村超”所在乡镇化作一片泽国。人们或惋惜,或沮丧,以为天公不作美,就这样夺走了生活中的热爱。然而,只一个月的时间,贵州“村超”重新焕发了生机。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军民协力,人定胜天。一连串泪目瞬间让人难以忘怀——泥泞中,官兵高声宣誓;大雨里,党旗格外鲜红。斜坡上,战士躬身推车的身影,宛如高高拱起的护盾,被网友赞为“中国脊梁”。自发组织的补给站里,男女老幼分工合作,厨房灶火从清早烧到深夜;救援人员撤离时,当地群众夹道送别,用代表喜庆的红鸡蛋、亲手缝制的鞋垫,表达着浓浓的鱼水情深。
这一幕慕感人场景,在国家记忆里总是不断重现。同样是小推车,今天的子弟兵推出重建家园的希望,而77年前的淮海战役,是人民推出了全中国的解放;同样是舟船,今天的子弟兵操舟救助群众驶向平安,而76年前的渡江战役,是百姓摇橹助力战士开辟国家的新生。
不论时代怎样变迁,解放军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定语——“人民”,解放军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子弟兵”。这不是什么偶然的双向奔赴,而是深明大义的英雄母亲与舍生取义的英勇儿郎共同的家国担当。
80多年前的民族危亡之际,邓玉芬先后将丈夫任宗武和五个儿子送往抗日队伍,自己也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治八路军和县区干部。全家九口有七口人为民族解放献出生命,她在悲痛之中依然坚定地说:“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到底了!”
当年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歌谣,如今是“陈母无求,但问吾儿勇否”的绝唱。跨越时空的吟咏,一脉相承的是同一个道理——英雄的军队,来自英雄的人民!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建军98周年。98年来,我军实战能力持续跃升,武器装备跨越发展,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军不可撼动的精神长城。
我们相信,军民团结如一人,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无论遭遇多大的艰难险阻,和平的阳光终将驱散阴霾,熟悉的烟火气就在不远处等我们相拥。
(陈燕、杨帅、韩金宝、司卓灵、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