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三箭”齐发 助力高质量就业!
创始人
2025-08-02 16:01:11
0

转自:西安发布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西安正以一系列暖心举措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人生舞台,用“家门口”的服务网编织民生幸福线,借技能之光点亮万千家庭的“前程”。从精准对接岗位到贴心就业服务,从技能培训赋能到搭建成长平台,这座城市用温度与力度,让每一份努力都有回响,让每一个梦想都能扎根,在烟火人间托举起稳稳的幸福。

截至6月底——

  • 260场人社服务进校园活动走进各高校;

  • 累计建设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32个、标准化高校服务驿站17个、零工驿站10个;

  • 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次。

暖心“搭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盛夏的西安,高校校园里弥漫着毕业的离愁,也涌动着逐梦的期盼。对于2025届高校毕业生来说,这个夏天注定难忘——在古城西安的悉心护航下,他们将带着憧憬奔赴人生新征程。

今年以来,西安以政策为帆、以活动为桥、以岗位为基,用一系列暖心举措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让青春的梦想在这片热土上绽放。

政策春风

助力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真没想到刚入职就能拿到政府发放的就业补贴,这让我对在西安扎根更有信心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王媛捧着刚到账的就业补贴,脸上洋溢着喜悦。她入职的某信息技术企业是西安市重点扶持的专精特新企业,按照最新出台的就业政策,企业不仅享受到了一次性扩岗补助,王媛也拿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

这样的暖心场景,源于西安今年密集出台的就业政策“组合拳”。《2025年西安市加快推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25年全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相继落地,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之路。

牵线搭桥

让供需两方精准“相遇”

“本来还在为找工作犯愁,这场招聘会让我和心仪企业‘一见钟情’。”7月30日,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张华说,他今年初顺利地在“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巡回招聘西安站(春季专场)”活动上,成功入职某重点制造企业。

据悉,这场活动吸引了来自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个城市的506家用人单位参会,像张华这样找到心仪岗位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在“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巡回招聘西安站(春季专场)”活动现场,直播带岗专区格外热闹。主播邀请企业相关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实时解答毕业生关心的薪资待遇、晋升空间等问题。

“千企高校行”活动更是把招聘会场搬进了校园。在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相继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来自长三角地区的20多家企业组团而来,不仅带来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质岗位,还接连走进多个大学的专场招聘会。

人才沃土

让青春梦想在西安扎根生长

为了让毕业生有更多选择,西安把人社服务送到了校园门口。今年上半年,260场人社服务进校园活动走进西安各高校,16.78万个市场化就业岗位、1.21万个见习岗位如同丰富的“就业菜单”,满足了不同毕业生的需求。

跨区域招聘让毕业生的就业版图不断扩大。今年5月,2025年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联合招聘会上,吸引了来自西安、咸阳的122家优质民营企业参会,涵盖网络科技、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热门行业,提供了3359个就业岗位,共吸引2000余名求职者入场求职。除这场招聘会外,西安今年还举行了2025年西渭融合发展联合招聘会、2025年西商融合发展联合招聘会等跨区域招聘会。

如今,行走在西安的高校校园,随处可见就业服务驿站的身影。每逢毕业季,在高校里的就业服务驿站里,毕业生们不仅可以及时获取各类招聘会及招聘岗位信息,还可选择性参加与所学专业精准匹配的线上宣讲会。西安一高校的驿站负责人介绍,每年毕业季,驿站至少会开展各类政策宣讲、就业指导等活动30多场,让学生不出校园便可享受到优质的就业服务。

“家门口”的就业服务拓宽居民求职路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以“家门口”就业服务升级为抓手,通过标准化建设、精准化服务、常态化招聘,让就业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7010人,完成全年18万人目标任务的65.01%,一幅“就业有门、求职有路、服务有人”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标准化驿站

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在新城区就业创业服务驿站,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居民介绍岗位。这里服务台、岗位信息屏、职业指导室、培训教室等功能区划分清晰,墙上“就业帮扶,真情相助”的标语温暖而有力。

  新城区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李昱冬介绍,为精准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更好就业,新城区利用已建成的129个“中心+街道+社区/特色”就业创业服务驿站,依托“驿站+网格”构建居民身边的“就业信息港”平台,不断延伸就业服务“触角”。

  今年以来,莲湖区人社局联合红庙坡街道、青年路街道、北关街道等在辖区居民的“家门口”开展“政策送上门,就业在身边”家门口就业服务政策宣传活动,助力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今年,为加强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从功能定位、统一标识、人员配置、日常管理等方面有序推进“家门口”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校园驿站和零工驿站升级。上半年,全市累计建设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32个,这些驿站通过扎实的“上门”服务,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零工驿站

为灵活就业者撑起“遮阳伞”

  今年7月,西安市长安区零工驿站紧密围绕求职者与企业的双向需求,通过开展就业问诊、即时快招、直播带岗+职业体验、访企拓岗等一系列活动,全力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长安区零工驿站已累计走访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054家,收集岗位招聘信息4610个,登记群众求职信息2450条,累计服务群众2250余人次。

  与此同时,灞桥区立足零工群体聚集特点,打造多功能零工驿站,构建“精准画像+靶向推荐+技能加持”闭环,为不同就业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新城区积极发挥“零工驿站”的便捷服务作用,在西安火车站打造务工人员“就业第一站”,通过“春风行动”专场招聘、“心诚零工”小程序推送岗位,解决流动群体就业难题。今年,西安市人社局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开展西安市“全职妈妈再就业服务项目”,已让500名“宝妈”重拾就业信心。

全域联动

构建就业服务“生态圈”

  标准化驿站精准对接、零工驿站暖心护航等,只是西安市“家门口”就业服务升级的缩影。

  今年以来,西安市人社局出台《西安市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从功能定位、统一标识、人员配置、日常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校园驿站和零工驿站建设。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建设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32个、标准化高校服务驿站17个、零工驿站10个,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

  在扩大服务覆盖面的同时,西安市还通过加密招聘活动场次,让就业机会“送上门”。上半年,全市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各类活动,累计举办就业创业活动576场次。

  西安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力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服务,西安下半年将加快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升级提质,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从社区到高校,从固定岗位到灵活就业,西安市“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网越织越密。

职业技能培训激发就业新活力

为有效满足制造业、养老服务、新职业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今年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质效的通知》,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坚实的政策保障。截至今年6月底,西安市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次,为就业市场注入了强大活力。

技能就业

让求职者更有“本事”

  “从安全规范到倒车入库,老师手把手教学,现在我有信心靠过硬的叉车技术养家了。”7月23日,在高新区灵沼街道叉车司机培训班学员结业典礼上,学员代表王师傅说,感谢政府部门举办此次培训,自己没花一分钱,还学到了养家糊口的本事。

  据悉,高新区灵沼街道今年已开展形象设计一期、叉车培训三期,惠及群众200余人次。街道将持续深化“政校合作”,拓展培训项目,以接地气、有实效的技能提升工程,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新动能,助力群众用双手“驶”向幸福生活。

  “今年,在西安市、未央区两级人社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学校形成了‘需求+培训+匹配+就业’的服务模式,重点开展家政、养老、电商、形象设计、插花等服务类技能培训,学员通过20天左右的学习以及学校的岗位匹配、推荐,更容易找到合适岗位和工作。”西安万佳职业技能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今年,他们学校已累计完成各类培训1500余人次,其中享受政府补贴类培训700余人次,该项目参训学员不用缴纳任何费用,由人社部门提供补贴,并全程监管,经初步调查统计,截至目前近400人实现了就业。

技能强企

 “订单式”培训赋能产业发展

  “这次培训实用性、针对性强,有效提升了大家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7月24日,在西安航空基地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的《大价值、复杂零部件工艺路线分解》专项培训活动中,一名参训学员说,如果还有这样的培训,他肯定会继续参加。

  据悉,今年以来,西安航空基地人才服务中心持续开展机械加工系列培训活动,通过搭建知识交流与技能提升平台,为区域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持续赋能,让人才“软实力”成为区域发展“强动力”。

  今年,长安区人社局积极打造“一街一品”特色技能培训项目,切实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早在3月5日,长安区杨庄街道办举办形象设计师和叉车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长安区人社局联合当地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学员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西安市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着力优化培训供给,创新培训模式,紧密围绕西安市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培训促就业效果,确保培训资金安全,支持劳动者以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促进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西安市组织了“技能强企 赋能产业”专项行动。这一行动如同纽带,紧密连接起企业与求职者。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餐饮、养老服务、特种行业、制造业定制化洽谈会4场,吸引10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促成定向培训2000余人,真正实现了“培训即就业、结业即上岗”的目标,推动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持续发力

让技能培训激发就业新活力

  随着技能培训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从中受益,就业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然而,西安市并未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力求让技能培训更好地服务于就业。

  据悉,从2025年起到2027年底,西安将聚焦就业岗位挖潜扩容,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

  同时,围绕西安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3年培养高技能人才3万人。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信在这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动下,技能培训将持续发挥强大的赋能作用,进一步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激发就业新活力,为西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修建皇陵的人都被杀了,司马迁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陵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
西南唯一 成都超级稻“宜香优...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3000万亩推广量、效益近百亿元西南唯一 成都超级稻“宜香优2115”入选两个国...
成都航空口岸61万余人次出入境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暑运过半成都航空口岸61万余人次出入境 本报讯 (代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新小班个人工作计划 新小班个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机遇,面对新课程的改...
小小班个人工作计划 小小班个人... 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不断从各位老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的经验,而且对小班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