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飞
在舆情事件中,因为涉事单位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话不当引发的舆情次生灾害屡见不鲜。
近期,国内舆论场上就连续出现了两次因答复媒体采访不当引发网民高度关注的情形。
一次是7月31日晚武大校长张平文就武大图书馆事件答复《经济观察报》记者李微敖。
针对备受关注的“武汉大学图书馆男生涉嫌性骚扰指控被法院驳回”一事,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7月31日晚间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的电话求询。对于何时会公布新的处理结果,这位校长称,要等上级的安排。
车僵持画面一次是8月1日下午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江山边境派出所就“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事件回答极目新闻采访。
8月1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就此事咨询江山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派出所接到有人报警处理,执法过程中全程录音录像。此事正在调查,有结果将对外通报,至于该女子是否公职人员,正在调查,会视情况公布。
无论是现场还是电话采访,媒体采访都是很正式的职务行为,涉事单位相关负责人在受访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务必确保所表达的信息全面、准确得体。事实上,近年来,因为受访不当造成舆情次生灾害,甚至可能助推舆情进一步升级。
不管是“等上级的安排”还是“会视情况公布”,这样的官方答复非但无助于平抑舆情,反而会因为这一回应引发更多关注,都是不可取的行为。
“等上级安排”和“视情况公布”表面上看是受访者媒介素养的问题。
主流媒体是民众了解信息的一个媒介,承担着传播信息、释疑解惑、厘清真相的功能。
舆情起来后,涉事单位要么不及时、主动、积极回应,发布相关正式通报;要么就面对主流媒体的采访信口开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很多时候,舆情不断升级,不仅仅是舆情自身性质的问题,也和涉事单位相关负责人应对不当紧密相关。
涉事单位相关负责人一定要明确一个事实:媒体采访表明采访者身份和采访意图后,就是正式采访行为,不是私人对话,想清楚了再回答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等上级安排”和“视情况公布”本质上看就是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
语言背后其实是思维,是认知,是真实意图的外在反应。
无论是武大图书馆事件还是广西“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事件都是近期备受全国舆论场高度关注的重大舆情事件,其处置的紧迫性与严重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但是涉事单位并没有及时发布相关权威通报以缓解外界焦虑,反而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提供一些不合适的“答复”,进一步助推外界焦虑。这种对同一事件认知上的“温差”本质上就是不担当、不作为,对自身主体责任认知不清,最后就必然会出现处置上的问题。
应对语言失范只是舆情处置过程不力的一个表征,映照的却是涉事单位主体责任缺失、重视不够、应对不力,没有真正当一回事,没有真正重视舆论和民众的关切、监督、批评。
两句说错的话,是语言上的“小事”,却是意识上的“大事”。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