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城凉茶”以盒装形态亮相。
邕城凉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黄冲(右)指导徒弟制作凉茶。
◀在南宁,凉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城 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黄敬敏 摄■本报记者韩沛 通讯员曾萍 梁诚全
承载南宁69年养生智慧的“邕城凉茶”,近日以盒装形态全新亮相。这款由南宁文旅集团旗下银河公司推出的产品,不仅让“南宁味道”突破地域限制,更成为文旅产业从“体验式消费”向“产品化输出”延伸的生动实践。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探访,解码这杯凉茶背后的非遗传承与文旅创新“密码”。
新装上市 老技艺的“出圈”之路
炎炎夏日,来一杯解暑生津的凉茶是南宁人应对闷热潮湿气候的“神器”。7月29日,在位于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邕城印记民俗技艺展示店,老师傅现场制作凉茶的过程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驻足围观。来自浙江的游客张女士在品尝后赞叹道:“凉茶入口微苦却回甘悠长,生津止渴效果特别好,我要带些回去给家人尝尝。”当得知店内有便于携带的盒装产品后,张女士当即购买了两箱印有“邕城凉茶 四季啱饮”的软包装凉茶。
在南宁,凉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银河大酒店制作邕城凉茶的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生冲雷公根、甘草元参茶等都是邕城凉茶中的经典。2023年,“邕城凉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十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给独具特色的“南宁味道”注入新的活力,使邕城凉茶成为南宁人共同拥有的饮食文化财富。
如何让街头巷尾的“老味道”焕发新生,成为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新名片”?南宁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南宁银河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菲向记者道出了转型契机。2023年,某知名歌手在广西体育中心举办多场演唱会时,银河公司的凉茶意外走红。“歌迷们口口相传‘喝了邕城凉茶,唱一晚上歌嗓子都不会哑’,大家争相购买,连续几天我们的凉茶一拉到现场便很快售罄。”这场“出圈”经历,激发了唐菲对邕城凉茶规模化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接过传承接力棒的银河公司组建专业研发团队,以“邕城凉茶制作技艺”为核心,历时1年半研发出了首款
“邕城凉茶”软包装饮品。
守正创新 非遗技艺的“老底色”与“新表达”
非遗从来都是活态的,随时代而行,与生活同步。“邕城凉茶制作技艺”的保护守正创新,守的是文化根脉,创的是形态气象。
“全新上市的邕城凉茶底色是‘老’的,它承载着传承69年的‘邕城凉茶制作技艺’。”邕城凉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冲介绍,“比如淡竹叶和芦根的比例差一点,味道就‘走偏’了。原材料必须用非硫黄熏制的金银花、罗汉果,南宁人喝凉茶讲究‘天然去火气’。”
邕城凉茶有数代人传承下来的配方,从“现煮现卖”到“盒装量产”,如何平衡传统技艺与量产需求是关键。银河大酒店副总经理黄妃珍告诉记者,研发团队在严格遵循古法精髓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化技术,将传统砂锅慢煎升级为自动化生产,并引入标准化包装技术。这不仅确保了产品的纯正品质,更成功打造了便携、易储存的工业化产品,让传统凉茶焕发新生。
“邕城凉茶的形态变‘新’了,能够让更多人通过味觉认识南宁。”黄冲向记者展示了邕城凉茶新品的配料表,只有水、淡竹叶、罗汉果等。250毫升软包装则解决了传统凉茶携带不便的难题,让这份“清凉”走进更多生活场景——配餐、露营、下午茶,真正做到“四季啱饮”。
邕城凉茶新产品以“非遗技艺+现代生产工艺”为亮点,有效触达用餐、社交、游玩、赠礼等多元场景。市场反响印证了这一创新路径的成功。2025年7月,邕城凉茶通过线上及线下门店、邮政惠民超市、演唱会快闪店等场景全渠道上市后,首周即售出超1.9万盒,电商订单更是来自全国各地。
非遗+文旅 “文化符号”转化为“产业动能”
邕城凉茶的推出,并非个例。在它之前,南宁袋装老友粉已通过预包装形式走向市场。这一系列举措,是南宁文旅集团与银河公司对非遗+文旅的系统布局——将街头巷尾的“作坊式”老字号产品,转化为标准化、可流通的品牌产品,既解决了传统技艺传播的局限,更延伸了文旅产业链的“消费端”。
“将邕城凉茶从‘现场体验’变为‘可携带的文旅符号’,我认为很有意义。”唐菲介绍,预包装产品不仅让游客成为南宁文化的传播者,游客离开后仍能持续消费,延长了文旅产业链,促进消费升级。为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以及探索“非遗+科技+文旅”的深度融合打下基础,形成“体验—消费—传播”闭环。
唐菲表示,作为本土文旅的核心力量,南宁文旅集团最看重的是让非遗从“文化符号”真正转化为“产业动能”。打造盒装邕城凉茶、老友粉等爆款产品,既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造持续收益,让非遗技艺传承下去,更以市场化反哺文化保护,形成“以产养遗”的良性循环,最终让南宁非遗不仅是城市名片,更是带动就业、振兴乡村的绿色引擎。
“下一步,计划将邕城凉茶推广到东南亚国家,目前正和相关部门对接产品出海事宜。”唐菲说,“我们的凉茶产品还将进入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时,银河公司计划将传承多年的“银河月”月饼技艺申报非遗,并通过文化IP化开发,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南宁的传统味道,推动非遗持续创新发展。
当凉茶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变成文旅产业链上的新支点,南宁的文化自信正通过舌尖上的传承,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