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河新闻网)
转自: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侯津刚)8月1日,“2025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暨Z世代建造工坊”活动在晋中市平遥县东泉村启动,来自法国、墨西哥、中国的17名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齐聚这里,开启为期两周的古建修复工作,为守护文化遗产贡献智慧与汗水。
活动开展所在地平遥县东泉村是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有古堡10余座、古院落400多处,可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建筑有5处、明清时期的有13处。“平遥工作营已连续三年在这里开营,此前成功推动了北堡堡门及一处明末清初民居的修缮工作。”活动主办方之一,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丁枫介绍,自2010年在山西设立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项目以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鼓励全球青年积极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保存与推广,以宣传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025年,该工作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项目,成为中法文化遗产交流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中外遗产保护合作。”丁枫介绍。
图为开营仪式现场“2025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暨Z世代建造工坊”活动,由山西国际传播中心、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平遥县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活动期间,6名法国志愿者、1名墨西哥志愿者将与10名中国志愿者携手合作,将对东泉村一座明代民居的门楼与围墙进行抢救性修复。未来,这里不仅会成为Z世代青年学习传统建筑修复手艺的“实践课堂”,还将化作中外遗产保护交流的“友谊窗口”。
活动启动仪式上,17名志愿者向资深工匠鞠躬敬茶,进行拜师,表达对传统技艺的敬重与学习的决心。工匠代表则勉励青年志愿者们要以匠心守初心,传承好文化遗产修复的精湛技艺。
在“Z世代建造工坊”文化遗产修复故事沙龙环节,平遥县文物局原局长冀太平分享了自己40余年参与平遥古城保护的经历,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激发更多年轻人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希望我们能共同探索,在我们的努力下,让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走向未来。”2025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法国营长Aurore Franche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