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晚报)
□感路的石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分很多种,能解惑,是知识开蒙者;能授业,是赏饭师傅;能传道,是人生导师。
我很幸运,我在邯郸一中读书时,就遇见了这样一位能“传道”的老师。他叫赵继才,中等个儿,大眼睛,眉清目秀,皮肤白皙,是我的体育老师。不上课时,他经常穿一件有些褪色的涤卡布中山装,平时不苟言笑,不太像运动员出身,看上去更像一位教数理化的先生。
高二那年,赵老师开始给我们男生上体育课。篮球课上,他除了讲解篮球技术,后半程进行分队比赛,他当裁判。我们很较劲,他也很认真,小哨儿吹得铁面无私,煞有介事,俨然全运会赛场一般。田径课上,他蹲在起跑线教我们起跑技术,然后很快就把学生带入“实战”。一时间跑道上热气腾腾、被球鞋带起的灰尘如狼烟四起,几十个半大小伙子焕发出的荷尔蒙,几乎能把校园的天空都点燃了,这一幕情景,已经成为我中学生活中最鲜活美好的记忆。
即使天气不好,赵老师的体育课也不会让位给其他课程,在教室里,坐着上体育课竟然还有另一番风景。第一次看到他在黑板上写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来”、“奥运会之父顾拜旦之《体育颂》”“马拉松运动的传说”等标题,我不由得惊叹,邯郸一中体育老师的板书竟然也如此工整规范,每个字都横平竖直,笔力遒劲,犹如刀刻。
还记得那天外面下雪,室内的体育课上,赵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1936年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赛场的故事。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和德国运动员卢茨·朗是男子跳远冠军最有力的竞争者。由于紧张,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欧文斯两次起跳步点不准,未能跳出好成绩,心情沮丧而又焦灼。他的对手卢茨·朗主动把自己的毛巾放在起跳处作为标志。就是这个起跳标志,使欧文斯踏步精准,最终一跳定乾坤,夺得了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而卢茨朗仅获得第二名。
现场几万名观众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对这位以实际行动实践奥林匹克精神的德国运动员报以深深的敬意。
“你们记住,所有的竞赛纪录终有一天都会被打破,而关爱和尊重永不会磨灭”。就是在这堂课上,我才懵懂地知道体育不仅仅是竞技,还是一种团结和友爱的精神。在体育面前,我们是平等的、公平的、友好的。最后,赵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六个字——“学会公平地输”!
“学会公平地输”。这六个字在我以后的漫漫之途,使我理解了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高二第一学期,赵老师鼓励我报名市中小学生秋季运动会。他说:“参加市运会,学校还发运动服呢!”那个年代,能穿上代表邯郸一中比赛的运动服,在校园里别提有多显摆了。为了这身衣服,我报了跳高项目。
赛场上,我在已经失败两次,只有最后一次机会时,赵老师出现在场边,他鼓励我冒险采用我从来没有试过一次的背越式,搏杀一把。他给我讲了动作要领,我又仔细观察了其他选手背越式跃杆过程,在脑子里模拟了一下,然后,我开始了助跑,起跳,后仰,天旋地转之中,我把自己“扔”过了横杆。成功了!我给自己又争取到了机会!
最终,赛场上淘汰的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赵老师帮我选择了一个我不敢想象的数字:1米73。他对我说,1米72是校跳高纪录,跳1米73,争取打破校纪录。这时,我内心的意外之喜已足以让我的情绪放松下来,开始享受那种挑战自己的感觉,我调皮地说:“赵老师,咱先说好,我要是跳过去了,破了校纪录,可不能收我的运动服啊!”
助跑、起跳,我的感觉真是很美妙,1米73,第一次试跳就过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正规的田径运动会,邯郸一中的跳高纪录就这样记在了我的名下。高中毕业时,我以六次打破邯郸一中校跳高记录和两次打破邯郸市青少年跳高记录的方式,结束了代表母校一中参赛的历史。
回想工作这些年,我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一些坎儿,也面对过无数次的困惑和机遇,我一直坚守这个信条:“学会公平地输”!在人生任何的赛道上,我都拒绝把田忌赛马钻规则空子那种狡黠油腻当成所谓的智慧和成功。我一直相信:规则最终一定会战胜潜规则,风骨也一定远胜于媚骨。不论走到人生的哪一步,我都会记得,赵老师站在讲台上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