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在这里,我们吃上热乎饭,睡上安稳觉”
□本报记者 贾东亮
“罗大妈,血压正常!这几天多喝水,好好歇着。”8月1日10时,兴隆县第二中学安置点一楼的医务室里,医务人员果建阳为60多岁的罗秀平测完血压,细心叮嘱。
暴雨灾害发生后,兴隆县启用第二中学作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7月30日,家住六道河镇杨家台村的罗秀平,被转移到了这里。
“家里断水断电,粮也快见底了,正发愁呢,救援队就来了。”说起当时的情形,罗秀平眼眶湿润。
“救援人员真是不容易,背着不能走的老人,带着村里几十口人,深一脚浅一脚,硬是把我们带了出来。”罗秀平说,来到安置点后,工作人员马上就给他们发放了食物和水,床上的被褥都是新的。
目前,兴隆县第二中学安置了来自六道河镇杨家台、响水湖、朱家沟等受灾严重村庄的212名群众。
“宽敞的校园、整洁的宿舍、免费的饭菜,我们尽力让群众在这里生活得安心。”兴隆县国防动员办公室副主任、第二中学安置点负责人李洋毅说。
走进宿舍楼,记者看到,门厅两侧整齐码放着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库房里被褥、日用品储备充足。“物资没问题,随时都能接收更多群众。”李洋毅说。
临近中午,楼道里飘着饭香。工作人员正在将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盒饭送到宿舍。
在一间宿舍里,五道河村村民李春生正和两位乡亲吃着饭。他告诉记者:“早上牛奶、鸡蛋、馒头,中午菜花炒肉配米饭,晚上素菜配米饭,每天菜不重样。”
“在这里,我们吃上热乎饭,睡上安稳觉,心里很踏实。”李春生说。
为了让群众住得舒心,安置点下足了功夫。在医务室里,来自县里医疗机构的3名医务人员24小时提供诊疗服务,不仅能测心电图,还储备了速效救心丸、布洛芬、藿香正气水等50多种常用药品。
记者看到,医务人员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及时疏导有焦虑情绪的群众,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校园里,救护车随时待命,群众一旦出现紧急病情,能第一时间转运至县医院。
据了解,兴隆二中安置点组建了综合协调、医疗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组,用细致周到的服务,为受灾群众撑起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