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风雨同舟守护家园 清洁能源赋能发展
7月2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迎来首批疏解央企员工正式入住》报道截图。图为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
7月26日至8月1日,中央主要媒体聚焦河北防汛救灾、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民生改善等领域新进展:《人民日报》关注承德市滦平县党员突击队和救援力量在洪灾中抢架三座“桥”,畅通救援通道;新华社报道河北多地联动防汛抢险救援,争分夺秒守护家园安全;央视播发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迎来首批疏解央企员工正式入住,标志着雄安新区在承接疏解、保障安居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光明日报》点赞邢台市构建专业、完善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经济日报》聚焦承德围场依托风光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绿电赋能京津冀;中新社报道展现石家庄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打通规划路、增建公园等城市更新行动,让城市更美更宜居。
人民日报
承德滦平抢架三座“桥”畅通救援通道
7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抢出来的三座“桥”》,报道了记者徒步进入交通、通信中断的河北省滦平县南台子西沟村,见证了救援人员在马营子满族乡政府通往南台子西沟村8公里路段上三处垮塌点抢架“桥”的感人场景。第一座“桥”是距乡政府800米处,由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党员突击队紧急架设的重型钢铁桥。战士们肩扛重达百余斤的沙袋加固桥体,确保了救护车顺利通行和群众安全转移。第二座“桥”位于距南台子西沟村约6公里的必经之路,因断桥无法施工,消防救援人员用一根绳索在洪水中搭建救援通道,艰难涉水运送伤员。第三座“桥”是由滦平县直机关党员突击队以血肉之躯“扛”起的“人桥”,他们20多人肩扛救援物资,在滩涂上紧密相连涉水前行,夕阳下的身影宛如一座桥。
新华社
河北多地联动防汛抢险护家园
7月29日,新华社播发《应对强降雨,河北多地防汛抢险救援一线直击》。报道称,针对连日来河北省部分地区极端降雨天气,河北多地多部门争分夺秒做好抢险救援,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滦平县南台子西沟村因暴雨引发险情,省、市、县三级救援队携专业设备赶赴现场,及时组织村民转移至集中安置点。阜平县经历停水停电后,党员干部夜以继日开展清淤,至7月29日已全面恢复供电和主干道通行。易县降雨最多的仁义庄村及时抢修损毁道路,尉都乡完成清淤后组织村民返家消杀。面对农业生产损失,康保县组织农技专家深入一线,开展农田排水、灾后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当前河北正密切监测降雨预警,持续调配救援力量和物资,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央视
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迎来首批疏解央企员工
7月2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发《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迎来首批疏解央企员工正式入住》。报道介绍,7月28日下午,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迎来首批疏解央企员工。中国华能集团120名员工正式入住,标志着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了解,中国华能集团是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四家央企之一。该集团集体租住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总共788套房屋,其中华望城悦华园二区766套、启动区中交启园22套。房源涵盖一至四居室,能充分保障疏解人员各类住房需求。就在华能员工入住当天,雄安新区开通了317路公交线路,可从华望城乘车到中国华能总部。首批疏解央企员工的落地安居,标志着雄安新区在承接疏解、保障安居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光明日报
邢台以社会化运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7月31日,《光明日报》刊发《河北邢台:探索以社会化运作提升家庭教育》。文中说,邢台市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模式,构建完善服务体系。通过打造家庭教育基地、组织公益普惠培训、拓展实施家庭教育项目等措施,让家长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指导。在市、县两级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夯实服务基础;联合第三方机构常态化开展家长、学生培训,并邀请全国专家举办讲座;同步拓展服务项目,开设家庭心理咨询门诊、打造社区矫正示范街区及家庭教育情景剧场等;结合泉城旅游建设,激活“教—医—训—旅”全产业链,开发培训、文旅等关联产品,培育全国性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家庭教育向高端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经济日报
承德围场发展清洁能源绿电赋能京津冀
7月28日,《经济日报》刊发《绿电赋能京津冀》,报道了河北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风光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绿色电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华润电力在围场的200MW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年提供清洁电力约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6.14万吨。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该县坚持“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引大引强、注重协同发展”思路,聘请专业机构编制规划,建成79个清洁能源项目,吸引华能、华润等3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该县还着力打造“1+N”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储能装备制造业、钒锂电池、氢储能等领域,推动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截至去年底,围场全域总装机达到728.81万千瓦,年发电量160亿千瓦时,年产值59.5亿元。
中新社
石家庄推进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7月29日,中国新闻网播发《河北石家庄:城市“更”新 生活向美》,报道从三方面展示了石家庄推进城市更新的成效:一是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对城中村、老旧小区、老旧管网改造,解决安居问题。自2021年以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208个,惠及居民90万人。今年谋划13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现已全面启动。二是优化交通路网,2021年以来,打通169条城区规划路,形成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微循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提前完成“十四五”城区规划路建设任务。三是增加城市绿量,新建公园、游园388座,新增绿地2142公顷,并开放共享大量草坪和林下空间,特别是今年将“口袋公园建设”列为石家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已建成开放52座。石家庄通过城市更新行动,让城市更美更宜居。(本报记者李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