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鹿杨
“早一分钟进去,就能给信号盲区的村民多争取一分安全!”7月27日凌晨3点,郭正章和其所在的抢修小队跟着消防员队伍冒着暴雨逆行进入了密云山区,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失联”的村庄尽快恢复信号。
郭正章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密云分公司建设中心的副经理,是一名年轻的“95后”。27日凌晨刚接到任务,他二话没说便和同事们向着密云区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冯家峪镇西庄子村集结。现场的情况远比大伙想象的更加复杂,瞬间袭来的暴雨引发了洪涝及一系列次生灾害。抢修队的面前,是湍急的水流、被冲毁的道路、随时可能坍塌的建筑,复杂险情不仅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阻碍,就连抢险队员的自身安危也难以保证。“当时想不了那么多,一心只想着要和时间赛跑。”郭正章说。
“雨越下越大,我们跟着消防队的推土机向山上推进。”郭正章回忆道,由于村内道路已被倒伏的树木和淤泥完全阻断,几乎任何车辆都无法进入,因此,抢修队先是将应急通信车设在村口高地,临时恢复了一公里范围内的4G信号。“架起应急车,这个范围内的村民就能正常通话了。”郭正章欣喜地说。
28日下午,抢修小队决定向西庄子村的更深处挺进。然而被水流冲断的道路处处是淤泥、碎石和树枝,别说车,就连人都很难进入。经过商议,郭正章和3名抢险队员采用“人背肩扛”的方式将背包基站带进村庄。“每个背包卫星站主机大约60斤左右,还有其他配件,都装在纸箱里,由队员们抱在怀里运进村。”郭正章说。
抢修队员们绕过陡峭的山崖,小心翼翼地清理障碍物,在湿滑的乱石堆中寻找落脚点。就这样,队员们肩扛手提,带着基站设备徒步挺进山区。汗水、雨水和泥浆浸透了他们的衣衫,脸上、身上都沾满了泥污。
两公里左右的山路,队员们用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冯家峪镇政府。到达目的地之后,队员们立刻开始架设基站,接通电源。30分钟后,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查看,冯家峪镇政府终于有了信号!郭正章告诉记者,这两台背包卫星基站,除了能够为镇政府提供通信保障,助力抗汛救灾,还能为周边半径100米范围内的群众提供通信服务。
目前,这支抢修队已通过肩扛手提的方式,运输了23台卫星背包到受灾一线,及时解决了灾区群众通信需求。郭正章和队员们的通信抢险工作仍在继续,他们和武警消防人员一起往更深的灾区挺进,将为更多失联的村庄带去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