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徐景
260余家企业展台前交谈声不绝于耳,“洪城就业通”平台简历投递纪录频频刷新,传统非遗手作与前沿生物医药展台前人流如织……一系列人气旺盛的招聘会,是我市不断增强引才“磁场”,有效拓宽就业渠道,以智慧平台引领服务升级,以创新模式为中部省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的缩影。今年上半年,我市人社部门以产业链为主线,赴外地顶尖高校引才;开展“百场校招”活动395场,收到简历4.74万份;“洪城就业通”公共招聘服务平台累计发布岗位7090个,总浏览量突破314万人次。
就业服务提质扩面
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我市成功举办由1场大型综合招聘会与国有企业、医药卫生、文旅商贸3场行业专场招聘会构成的“1+3”系列招聘活动。国企专场反响热烈,医药卫生、文旅商贸专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有力展示了南昌产业实力与机遇。
“我们92个职位招聘,涉及工程技术、新媒体运营、项目管理、投资发展、法务等多个领域,岗位最高年薪达24万元。求职人员现场投递简历非常踊跃,他们大部分是高素质的应届毕业生,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用人需求,为我们企业储备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参加“1+3”系列招聘活动的南昌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胡宏欣喜地表示。
在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现场,江西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邹驰名拿到了3份面试邀约单,他表示:“财务分析岗和我的专业对口,现场还有专人讲解南昌的人才政策,这份‘就业礼包’让我对扎根南昌更有信心!”
同时,就业服务品牌活动在我市接连不断举行。围绕“每年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南昌创业就业”目标,我市人社部门以综合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汽车制造及新能源四大产业链为主线,赴郑州、武汉两地的顶尖高校开展“百场校招”产业链专场招聘会;“洪漂人才荟”迭代升级,持续深化“文旅+招聘”“夜市+招聘”“艺术+招聘”模式,构建“四季招聘”生态圈;创新打造南昌西站“城市人才会客厅”,利用交通枢纽流量优势,实现“流量”变“留量”。
此外,“洪城就业‘职’通车”提供全链条服务,今年上半年完成3场职业指导进校园活动和4场校园招聘会活动,现场组织578家企业提供10300个岗位,吸引9600余名毕业生参加,收到简历5500份,达成意向1190人。同时还深入社区,进行常态化城市巡游;举办241场“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提供岗位超17万个。
高校毕业生服务精准有力
我市将“百场校招”“洪漂人才荟”“洪城就业‘职’通车”校园活动作为服务高校毕业生的主阵地。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百场校招”活动395场,累计组织参会企业2.42万家次,滚动提供岗位78.01万个,收到简历4.74万份;开展“洪漂人才荟”招聘会30场,组织企业753家次,滚动提供岗位2.53万个,收到简历2497份,达成意向1300人。
“实习这几个月,我更加了解软件应用市场的行情并找到了就业方向,这对我就业有很大的帮助。”高校毕业生万彤越告诉记者。为给毕业生提供就业“缓冲带”,我市今年募集了1500个左右见习岗位,促进毕业生通过见习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就业见习单位955个,共有就业见习岗位7269个,已拨付见习补贴730.12万元。
针对全市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我市落实“1311”帮扶机制,“一人一档一策”梳理毕业生就业需求,目前,毕业生联系率、服务率达99.78%,帮扶就业率93.98%,困难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3.86%。此外,我市还严格落实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补贴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应补尽补”,实现了政策落实“全覆盖、无遗漏”。
智慧平台引领服务升级
在各大招聘会现场,“直播带岗区”大屏实时滚动岗位信息,求职者通过“洪城就业通”平台一键投递简历,实现“线下体验+线上跟进”的无缝融合,有效打破时空限制。
据介绍,通过“洪城就业通”平台,我市已创新运用AI数字人技术结合真人,开展直播带岗活动,同时,为求职者打造简历创建、搜索、投递、隐私通话沟通的全流程服务,为企业提供岗位发布、简历筛选、活动报名等“一站式”服务,形成完整服务闭环,切实提升平台使用便捷性与用户体验。通过平台“智慧大脑”,可对各大招聘会关键指标进行精准统计与可视化分析,为就业服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接下来,我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岗位供给,加大惠企政策(就业见习补贴、小微企业创业贷、稳岗返还等)宣传落实力度,提升企业信心,鼓励扩岗招工;推动“洪城就业通”平台深度应用和功能迭代,提升推荐精准度与用户转化率;深耕校企合作,建立与重点企业、高校的常态化联系机制,精准掌握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提升校园招聘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